1 / 741
文档名称: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课时讲稿.doc

格式:doc   大小:3,215KB   页数:7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课时讲稿.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7/18 文件大小:3.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课时讲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黄帝内经80课时讲稿
第1课《黄帝内经》简介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开始学****内经》课,先自我介绍一下。有幸和大家一起来学****黄帝内经》这门课程。
课程所属的层次
我想先介绍一下这门课程有关的情况。《黄帝内经》是我们国家、是我们中医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学****起来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我今天讲的呢,大致是大学本科生的层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经下达过的教学计划,本科生的《内经》课程是72学时,当然又允许各个学校可以有些放松,所以我讲的课是准备讲80学时,所使用的教材,是使用21世纪课程教材的《内经讲义》,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这个教材当初设计的课时的时候,是70到100学时之间,所适用的对象是大学五年制本科生和七年制、也就是本硕连读制的学生共同使用的,也就是所说的“五七共用”。我讲课的时候就按照这本教材的顺序,但由于它是本硕连读的,所以有些内容我们讲不了那么多。特别是这部书分上、中、下三篇,下篇的内容我们是基本不讲。
《黄帝内经》这门课程的性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有过规定,当然是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本科生的后期提高课。所谓后期,我想是在大学教育整个课程系列当中排在相对靠后的阶段,也就是说,是在学过一些普通医学基础课、甚至于学了某些临床课的时候才开的课程,是后期;提高,也就是它是在理论方面的提高、临床文献的提高,还有在知识面、甚至学****方法方面的提高。
下面我就想介绍一下再进一步的情况,也就是说大学本科、当然据我所知,现在中医的研究生绝大多数的专业也要学《内经》课,有一些中医专业的博士生还要学****内经》课。为什么在中医各个层次的学****当中,都要学****内经》课呢?因为它在我们整个中医学、整个中医教育当中,它所处的地位的问题,我想先给各位作一个初步的介绍。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与防治疾病技术的渊源。它包含《素问》与《灵枢》两个部分,每一部各包含81篇文章。我们大致地说,这些文章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作品,因为关于《内经》的成书问题我们后面还要进行专题讲解的。这些文章、春秋战国好几百年的事呀,它们不是同一时间写成的,也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写成的,可以说他是众多医学家论文的汇编。什么时间汇编成书的呢,据研究,是定在西汉时期才汇编成《黄帝内经》一部书。
这部书,我们所看到这些材料,是在《汉书·艺文志》中可以看到,在当时、也就是在秦汉,或者说在西汉时、再往后一点,可以看到除了《黄帝内经》之外,当时还有一些其它的医学经典著作,比如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一部叫《旁篇》等7部医学经典著作,但这些都已经失传,唯独有《黄帝内经》还存于今世,所以我说它是现存的最早的。
历代中医学家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一起称为四大经典,不过,后三部都出自《内经》之后,《金匮》、《伤寒》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他在序中就说过嘛,他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其中《素问》、《九卷》说的就是《内经》,《九卷》就是灵枢嘛。当然,在中医学里,还经常把《脉经》、《难经》、华佗《中藏经》、《太素》等书也都称为经典,而这些书就更晚于《内经》。因此说《内经》一是现存、一是最早。当然也有比《内经》更早的,比如说在
1973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脉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文献,它们同样是医学文献,从考察来看,它们不比《内经》晚,甚至比《内经》的一些文章要早。但是,无论从内容的丰富程度,还是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马王堆出土的这些宝贵的文献都不足以称之为经典,不能和《内经》相提并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是因为它不仅记载有科学而系统的医学理论、丰富而多彩的防治疾病的技术,同时还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的一种思维方法、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并且运用古代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论证医学科学的最基本的课题,也就是生命规律,从而建立起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所以说《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此之前的一些文献,都是零散认识、知识的积累,到《黄帝内经》就标志着我们中医学有了系统的理论,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000多年来,历代医学家正是在《内经》所创立的理论和原则、技术及其所采取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创新,才使得中医学得到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一部雄伟壮阔的中国医学史,无处不体现了《内经》的指导作用。光彩纷呈、众多的医学流派,无不以《内经》为其理论的渊源。古今无数作出卓越贡献的医学家,或者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或者是在防病技术上效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