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临床经验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20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经验总结.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8/7/19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经验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六经辨证应用续命汤治疗急慢性中风
中风及后遗症是中风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风后遗症危害,加快其康复对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意义。《古今录验》续命汤及类方在唐宋以前是治疗中风的主要方药,但随着中风“内风学说”的兴起,续命汤类方渐渐失去其在中风治疗中的地位。
通过文献温****临床实践,感觉应重新认识续命汤及类方的历史地位,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中风患者。
续命汤类方曾为中风主方
续命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引《古今录验》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方用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组成。对于《金匮要略》录《古今录验》之续命汤有人认为非仲景之方,而是宋代校勘时所加,张景岳则执此观点,其在论述续命汤时说:“按历代相传,治中风之方,皆以续命等汤为主,考其所自,则始于金匮要略,附方中有古今录验续命汤,然此必宋时校正之所增,而非仲景本方也。”
然而,东晋《范汪方》记载的续命汤云:“风痱方,又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方: 甘草( 炙) 、桂心、当归、人参、石膏( 碎,棉裹) 、干姜各二两,麻黄( 去节) 三两,川芎一两,杏仁( 去皮、尖) 四十枚,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
……是仲景方,本欠两味。”其组成、主治证候、用法及禁忌,皆与《古今录验》所录续命汤相同,并指出该方本是仲景方。
此后至隋唐以来在续命汤的基础上,乃有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等,均以中风为主治矣,如《胡洽方》同时记载有大续命汤、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主治病证同为风痱,也与《范汪方》一致。看出续命汤及类方,乃是唐宋以前治疗中风之主方,在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孙思邈《千金要方·卷第八·诸风》、王焘《外台秘要》及宋代方书如《和剂局方》等均有体现,其病因多强调中风乃多感受外来风邪所致,其治法方药亦多温燥祛风之剂,如大、小续命汤,大秦艽汤等,其效果诚如孙思邈把“古今大小续命汤”录入到《千金方》之中时对其治疗中风奇效推崇备至,曰“大良”、“甚良”、“必佳”,曰“诸风服之皆验”,评价如此之高,绝非偶然。
从元代以后,中风病因学说,渐渐以内风为主,并分“真中风”,“类中风”,《医经溯洄集·中风辨》说道:“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医略十三篇》:“真中风者,真为风邪所中。证见猝然倒仆,昏不知人,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言。外见寒热等六经形证者,治以疏解风邪为主,用小续命汤加减;内有二便不通,形气尚盛者,治以通利为主,宜三化汤或局方麻仁丸;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仅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半身不遂等症者,宜养血祛风,用大秦艽汤加减。”提到了中风见六经寒热之形证者治以小续命汤。
受中风内风学说的影响,唐宋以后用续命汤治疗类中风及后遗症渐近消失,其原因,除受外风学说影响外,亦未认真解读六经及病证,对于六经之形证,单纯理解为伴有寒热之表证方为六经之形证,因此,千百年来,对于中风之六经形证伴有寒热表现者,应用续命汤及类方多以疏风散邪为其主要功能,渐渐失去了其在中风尤其是后遗症中的治疗作用。
细考中风后遗症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者,很少有从六经论治,殊不知,仲景创六经学说,不独论治伤寒,亦通论杂病,中风类中风者乃杂病者,张介宾说:“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络之根本。知十二经之道,则阴阳明,表里悉,气血分,虚实见……,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莫不由之”。
查“续命”为名的方剂(大续命汤、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等共有20余首,其组成大致:(1)温阳宣通:麻黄、桂枝、细辛、附子等;(2)养血活血类:当归、川芎、芍药;(3)补气类:人参、白术、甘草;(4)寒凉类:石膏、黄芩等。虽然各续命汤组成有所不同,但各续命汤组成中均有合有麻黄汤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从诸续命汤组成看此方大义乃既辛温发散,亦温里通阳、温中补虚、活血化瘀,其不单治疗外风、亦通治中风之表里、寒热、虚实之证。
对于续命汤应用于中风后遗症,毛进军教授对此之认识尤其特别,指出中风后遗症见肢体功能障碍者,病位在表,在六经之太阳,乃太阳经脉之气失其舒展,瘀血阻络,经脉拘挛,因此,续命汤温阳发散、活血化瘀、使太阳经气舒展,经脉畅通,肢体拘挛得以解除,因此,从另一方面,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尤其是肢体拘挛者,亦可以认为乃中风六经形证之另一表现,认识和拓宽中风六经形证之表现,对扩大续命汤的治疗范围,尤其是应用于中风后遗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续命汤在中风中的应用,在唐宋以前外风学说为主时代很风靡,殊不知,在清代,陈修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