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秦王川上谋新篇
——兰州新区建设启动纪实
本报记者林治波
《人民日报》( 2011年01月05日  01 版)
沐浴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深居祖国大西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兰州走过了日新月异、青春焕发的岁月;但同时,兰州也遭遇了一些挥之不去的“死结”,患上了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空间不足、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房价高涨、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日益凸显。
如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人们在探寻:兰州将向何处去?机遇面前,兰州给出了响亮的回答——跳出老城,在离兰州70公里的秦王川上建设新区。
空间告急,发展“翅膀”被束缚
兰州古称金城,取“金城汤池”之意。雄踞西北,令兰州的战略地位尤其显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山夹一河的狭窄地域,使得兰州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作为甘肃省唯一特大城市和西北交通枢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兰州越来越拥挤了。城区常住人口近300万,中心城区每平方公里超过5万人,人口密度高居全国前列。再加上近年来车辆猛增,交通堵塞成为兰州的梦魇。
严重超载的人口,使兰州在人均收入排名落后的情况下,房价却屡创新高,陷入“西部城市,东部价格”的怪圈。
兰州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冬季,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污染指数屡创全国之最。
水污染也令人揪心。由于历史欠账和规划不足,兰州城区的污水处理率只有60%左右。每年有接近1亿吨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排黄河。二类水质的黄河水进入兰州前可以直接饮用,但经过兰州后,陡然变成了劣五类水。为了净化母亲河,兰州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和不懈的努力。
作为省会,兰州一直是甘肃省的发展引擎。以经济总量论,三分甘肃,兰州占其一。但近几年,兰州逐渐被省内其他地区超越。从“六五”时期的51%,到“十一五”时期的27%,兰州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在国内27个省会城市中,兰州市的GDP总量,由2008年的第二十二位降到了2009年的二十三位。
土地奇缺是最大的发展瓶颈。目前180平方公里的面积,已经难以承载开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兰州几乎没有新建大型企业,我们必须下决心拓展空间。”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说。
从甘肃省层面看,突破兰州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瓶颈,不仅是兰州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关系到甘肃全省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上看,兰州因此能够担当起国家“兰州战略”的大任,为西部大开发提供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 
“反弹琵琶”,跳出老城建新区
反弹琵琶,是敦煌莫高窟最经典的壁画,体现了一种逆向思维。为兰州寻找空间,路在何方?对兰州来说,就要跳出河谷,跳出老城,开辟新区。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兰州要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其中就包括“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
2010年11月16日,甘肃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省级层面正式启动了兰州新区建设,而新区的方位,就定格于离兰州70公里的秦王川。
秦王川,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区位优势明显。那里有航空机场,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上世纪,有“西北都江堰”之称的引大入秦工程,滋润了曾经旱魔肆虐的秦王川,创造了中国引水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