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作业的好习惯
(案例分析)
寿县瓦埠中学李庆照
每次开家长会,总会有老师提出要求家长尽可能地陪孩子做作业,而我却对此却并不苟同。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学生大都身处农村,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跟随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身体、文化素质可想而知;要么父母本身识字不多,并且农村的确太忙...要他们陪孩子做作业是不现实的。只有让孩子们养成独立做作业的好习惯,才是根本出路。那么我们农村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想通过一个事例来加以剖析:
大哥大嫂家还住在农村,哥哥家的侄女小霞刚上学时,他们就向我要求多指导孩子,帮助她搞好学习。我当然义不容辞,但我深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我又不可能天天在老家辅导她,于是培养侄女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必然。我首先对孩子的做作业习惯进行了指导,我建议哥嫂:在最初的几天,当孩子对学校生活、写作业这些事都还比较陌生时,在旁边给予她一些指导和提醒,让她尽快熟知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做法就可以了。以后就不要再管她——既不陪写,也不刻意检查她的作业,最多是提醒她一句该写作业了。其实,哥嫂识字不多,农村又忙,我让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让家长不作为,不关心,而是意在培养她自己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刚开始上小学时,侄女感到写作业很新鲜,于是回家第一件事就写作业,那股劲头就像对待我刚送她一个洋娃娃似的。没过多久,新鲜感就没了。回家就先吃东西、玩耍、看电视,一直磨蹭着不写作业。一周后他们告诉我说侄女已经有好几天都是在他们提醒下才去做作业时,我告诉他们以后就不要提醒了,并让他们装作完全忘掉写作业这事,只管干自己的事情,每天让她玩够了再去写作业。
一切如我所料,不久,她就把自己搞乱了。碰巧那天有事,我住在哥哥家,侄女放学回家后,一直没写作业,看动画片,吃饭、玩玩具,然后又看会儿电视。到了已洗脸刷牙,躺床上要睡觉时,才想起今天忘了写作业,急得哭起来。哥嫂其实早就着急了,但还是(按我事先说的)装出和她一样着急的神情,说:你今天没写作业啊?他们说这话时,只是表示微微的惊讶,并没有责怪她,然后再去安慰她一下。
(剖析:其实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责怪。侄女的哭说明她已经知道自己把事情做坏了。如果家长批评说“你怎么能忘记写作业呢,急了吧!”孩子就会从中听出“你活该”的意味,她就会忘记自责,开始对抗家长的批评。这时家长可以抚摸着孩子,心平气和地说,宝贝不要哭了,谁都会有忘记什么事情的时候。现在想想怎么办吧。这样,孩子就会停止哭泣。感到父母这样理解她,给了她很大安慰,使她的情绪平静一些。)
这时,由于哥哥心急,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那就别睡了,赶快去写吧。”看得出侄女当时已困了,当她听爸爸这样说,表现出一点不情愿,发愁的样子。
(剖析:着急时家长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的天性是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他人的命令。因而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孩子的自觉意识,也为了孩子更好地执行自己的决定,家长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只要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他就会更愿意去执行。)
我赶快接过话茬说,你要是想今天写,就等会儿再睡;要是想明天早上写,让你妈妈提前一小时叫醒你;如果你早上也不想写,就去学校和老师说:今天的作业忘了写了。
(剖析:侄女当时只有这几种选择。她想了一下,知道选最后一种肯定不合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