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上海胶州路商场消防通道被封堵 产权人上访9年.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胶州路商场消防通道被封堵 产权人上访9年.doc

上传人:zhangbing6987 2015/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胶州路商场消防通道被封堵 产权人上访9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胶州路商场消防通道被封堵产权人上访9年
上海胶州路商场消防通道被封堵产权人上访9年
病情描述:性别:女年龄:44无门商场”这潭水深在哪儿? “11·15”大火的警笛声仍在耳边回荡,无论是出于整治消防隐患的需要,还是出于维护政府公信力的考虑,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该拿出知错就改的勇气与诚意。首席记者/杨江胶州路的事总是令人注目。“11·15”火灾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并非一时之疏,而是建设单位长期忽视安全生产、漠视消防隐患而导致的悲剧。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面对消防隐患,容不得半点侥幸与轻视。然而,就在“11·15”火灾事故现场几乎仅一箭之遥、同处上海胶州路上的银华苑辅楼商场,却由于5个消防安全通道口被封堵、消防设备被人为损毁而成为一个严重的消防隐患。记者在采访时明显感到,银华苑的部分居民对此忧心忡忡,因为这个严重的消防隐患就在他们的住宅楼底部,而且这种状况从9年前持续至今。由于消防安全通道口全部被封堵,商场二楼成为了一个无法进出的“空中楼阁”,居民们又将这个商场戏称为“无门商场”。居民们担心:一旦这里也发生火警,因为无法夺门而出,他们很难逃生。同样焦虑的还有“无门商场”的产权人丁景利。9年来他一直为此奔波,但却屡屡碰壁。因为“无门商场”是政府部门行政违法与行政不作为的产物。9年来,尽管建设部、国家信访局、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多部门介入,上海市部分人大代表与法律专家也多次呼吁,就连
“麻烦制造者”——静安区规划局、房管局都不得不承认“行政审批有瑕疵,属违规审批”,但“无门商场”问题的解决就是无法推动,成为静安区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潭死水有多深?在持续上访的同时,百般无奈的丁景利将上海与外省市的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曝光报道复印放大,张贴在商场沿路的橱窗上,屡有“新篇”,围观者众,使得“无门商场”成为一个普法教育的案例。就在这起事件即将跨进第十个年头之际,上海市人大代表、沪上著名法学教授倪正茂在网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呼吁为防止胶州路特大火灾悲剧重演,请督促静安区有关部门立即核查胶州路银华苑小区“无门商场”消防疏散通道和出口封堵状况,依法纠正,恢复原状。“希望有关部门认真查一查,为什么这起事实清楚、违法性质明确、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事件长达9年得不到纠正?”倪正茂呼吁。职能部门一路绿灯,侵权行为接连得逞 2001年,经上海市静安区房管局审核批准,上海银国房地产有限公司将其开发建设、位于武定路胶州路口与“银华苑”商品房居民小区一体相连的两层大型商场,从上到下一分为二,以四个门牌号——东侧一楼988号、二楼990A号;西侧一楼990号、二楼990B号——分别分割销售给了丁景利与某单位。丁景利筹资购得的东侧两层商场,有5个消防安全通道与相邻业主的商场相通,还有共用和备用消防楼梯、电梯、卫生与消防设备等共用设施,这些都明确标示在静安区规划局颁发的房屋竣工图与静安区房管局的测绘报告与颁发的房地产证上,在丁景利的房产证上,这一点也标得清清楚楚。按照《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的相关规定,改变房屋用途,依法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然而,与丁景利相邻的业主却未经规划局批准擅自将商场使用类型改为了医院,静安区房管局居然违反程序准予登记。商场与医院分属两个不同的建筑类型,卫生部1989年实施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分别对商业建筑和医疗建筑作了明确的规定。商场环境的开放性与医院的封闭性要求决定了另一业主将商场改为医院的做法既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也势必会侵害相邻方的合法权益。然而,静安区房管局却无视相关规定,绕过规划局为这一更改放行,也为后来的
“无门商场事件”埋下了伏笔。静安区信访办提供的材料显示,2002年7月31日,与丁景利相邻的业主与上海立视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用途为“联合门诊部”,同年12月5日,静安区房地产登记处对该合同出具《房屋租赁合同备案证明》,记载:房屋类型和用途均为商场。2003年6月13日,立视公司取得区卫生局许可,在该处成立民办答康门诊部(编者注:其现状实际为一个集内科、外科等在内的综合医院)。丁景利的无尽烦恼就此开始,因为如果遵循银华苑辅楼整体商场原有的结构,答康门诊部将无法满足医疗建筑的硬性指标要求。事实上,某单位与立视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时未经丁景利同意就将丁景利产权下分摊的共用面积以及公共设施当作自己的产权写入了租赁合同,而静安区房管局也未征询丁景利的意见,就对这份涉嫌违法租赁的合同出具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依据静安区信访办的这份材料,立视公司取得静安区卫生局的许可在银华苑商场成立民办答康门诊部后两个月,也就是2003年8月,该公司又取得了静安区规划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星、门面装修),送批的施工图上标注了门面装修的位置与尺寸,但未在丁景利商铺相邻处标注门洞(消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