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0
文档名称:

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如何办好家长学校.doc

格式:doc   大小:211KB   页数:1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如何办好家长学校.doc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7/20 文件大小:2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如何办好家长学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他办了一所“家长学校”人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那么,“第一学校”中“教师”的素质高低自然影响着教育的优劣。在深圳南山二外,校长叶延武将“提高师资”的工作抓到了学生家里。
场景一
容纳500人的会议大厅座无虚席,台上一位中年学者清了清嗓子,开始上课!
“是智商高的孩子还是情商高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做出成就,并且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呢?”老师首先抛出问题。有的说是智商高的,有的认为是情商高的,台下几百位学员一阵争论,很快又归于平静,等待老师发表高论。
今天的主讲老师是来自台湾的心理咨询师王祈,主题是《做孩子情绪的教练》。
这是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家长学校”课堂。
像这样的讲座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演讲的主题很丰富,几乎囊括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讲座时间安排好之后,南山二外的每位家长都会收到一封邀请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愿参加培训。
场景二
一阵阵鼓掌声传出窗外,小会议室气氛变得热烈异常。演讲已经结束。
一波波的提问和对答,中间夹杂着阵阵掌声和欢笑。互动才刚刚开始。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台下还是那群职业各异,年龄各异的听众,不同的是这次主讲席上的主讲人也是一位家长,他正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育儿经。
这也是南山二外“家长学校”的课堂。
像这样的主题交流会更多,每个学期至少都有七八次,经商讨确定了主题和时间,向每一位家长发邀请函,根据需要自愿参加。
场景三
一间静室,两杯热茶,一个悉心传授,一个洗耳聆听。两双手紧握,一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内心充满分享经验之后的满足。饱受孩子“小儿多动症”困扰的一位家长向学校求助,有过同类经验的另一位家长热情援手,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
这还是南山二外的“家长学校”课堂。
像这样的一对一经验交流更具有灵活性,并且机制越发完善:育儿有困扰,联系学校,广征对策,一对一辅导。对于此类不具有普遍性的案例,南山二外的家长们发明了“家长一对一”微型课堂。
要了解这所令人耳目一新的“家长学校”,不得不提
“家长学校”的名誉校长,也即南山二外的校长叶延武。
“零经验”教育专家
叶延武从2016年9月开始担任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至今也才刚满三年。要知道,来南山二外之前,尽管已经从事了26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但他所有的教育工作经验几乎都来自高中教育。在高中教育领域,他虽已赢得了一大堆荣誉头衔,对于义务阶段的教育,却不得不从头开始。
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遇到了一位在义务教育领域资历更年轻的校长,就如同找到了舞台,请来了主角,至于戏如何唱下去,很多人拭目以待。
叶延武深知,高中教育和初中小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相比高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远离高考,在叶延武看来,正是一方大有可为的舞台。
南山二外自xx年秋成立,到2016年9月叶延武接手,已经高速发展了五年。如果说第一个五年让南山二外站在了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上,那么,下一个五年,再下一个五年,南山二外应该往哪里走?目标是什么?如何抵达?这些都是草创阶段的学校管理者未及细想的。
仍然按照他在高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来办学吗?毫无疑问,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经验办学,南山二外同样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学生的学****成绩,并在各种考试中让学校的名次跻身前列。
“不!”叶延武很坚决。“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只会考高分的机器。我们要完整的人。”
家长也能成教育家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酝酿,叶延武提出“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倡导“以教育家文化滋养每一个孩子”。在叶延武的设计中,教育家文化的形成需要三个基石支撑,即教育家型的管理团队,教育家型的教师队伍,教育家型的家长群体。
家长首次被纳入了教育家培养体系,叶延武有充分的思考和理论依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在学校的时间,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很多人虽注意到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及不可替代的影响,但苦于找不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的正面教育能量的良策。
将家长也教育起来,给他们制定成长计划,帮助他们成长,进而通过他们去影响孩子。这不就等于又办了一所学校吗?对!就这么干。叶延武给这所“学校”起名叫“明天教育家家长学校”,并担任名誉校长。
有学校就要有课程。在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问题上,叶延武首先组织人向家长做问卷调查,了解他们需要哪方面的培训,然后四处联系各地专家来校讲学。最初,家长们的态度有些泼冷水,开始两期仅有稀稀疏疏百十个人参加,这对于一所具有近两千名学生的学校来说,的确太少。而且即使来的人也像例行公事一样应个差。在他们的印象里,家长会永远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这次也只不过是一场变相的家长会而已。
情况逐渐有了转机,转机恰好正是发生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