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名人传》序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英雄观。
罗曼·罗兰
贝多芬
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 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在《〈名人传〉序》开头有一句贝多芬的名言: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书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7)
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
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平庸的时代)
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英雄的作用)
分析课文
《〈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具体语段及句子理解
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一样吗?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罗兰所说的英雄
一般认识的英雄
以智慧征服,以精神表率
靠武力统治,靠强权压制
区别在
品格感化
功利影响
评价标准
以心灵使自己伟大
以成功与否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