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摘要: 本文在简要分析旅游资源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衡水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思路和目标,阐述了如何在尊重场地自然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自然风貌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行综合景观规划设计,以期获得对于地区性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中地区特色的创作方法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 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衡水湖位于衡水市区西南方向,北倚衡水市区,南靠冀州市区,是距离城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衡水湖又是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1]2003年6月,衡水湖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建设京南第一生态“后花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衡水市围绕湿地长远保护和发展,遵循以科学利用促深度保护的思路。[2]
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湿地公园南至农场,北至滏东排河大赵桥,东至106国道,西至湖边,。[3]湿地公园是衡水湖的重要景点,为游客提供游赏便利的同时也是展示衡水的一张靓丽名片,建成后将成为衡水湖生态旅游的门户标识与亮点。门户区不仅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站,还是旅游的出发回归平台。所以湿地公园的设计要立足滨湖湿地特点,凸显湿地景观特色,立意自然、生态、野趣,力求通透、简约明快,形成有韵律感的林冠线、林缘线和透景线。
由于湿地公园以环境设计为主,因此建筑体量较小,各栋之间相距较远,中间有山体、水域和树木相隔。在总体构思上,建筑设计从景观出发,造型富于个性而又融于环境之中。建筑造型的设计原型源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将不同的自然形态提炼为一种造型元素,使每栋建筑各具特色,富于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本次设计还特别强调了材料的使用,建筑外表面以朴素、自然为基调,尽可能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和结构构件材料,如清水混凝土墙、木板等,同时考虑太阳能的使用,体现亲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有的地质地貌、建筑风格、风土人情等,确立衡水湖湿地公园为以“一依带水,滩湾成林,碧映绿环,绸带飞扬”为主题构思,以市郊休闲娱乐旅游、湿地植物景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和民俗旅游、美食旅游、科教旅游、疗养与康复旅游等为功能定位的综合性湿地森林公园。
整个区域构成了“一核、两轴、三区”的格局,道路系统清晰分明,景观组织合理丰富。
区域的内部湿地部分是整个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简称“一核”。以核心区域为中心,周围分别设置了森林公园景区、重点保护区、生态保护培育区、湿生风景林抚育区,共同组成衡水湖湿地森林公园的主要风景游览区,形成“一区”。旅游服务功能区和大门景观管理服务区是公园内部两个综合区,内容包括旅游度假基地、度假别墅区、公园管理处大门景观区等,作为另外“二区”。规划按景观保护要求,划定外围保护功能区,沿规划边界线的保护区,是衡水湖湿地森林公园重要外围保护林地。
“两轴”:一是高级别墅区、中心区、入口精品区构成东西向轴;二是湿地生活体验区、林地休憩区、运动休闲区、野餐露营区构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