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脚穿布鞋的名家们.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脚穿布鞋的名家们.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脚穿布鞋的名家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脚穿布鞋的名家们
他们都是文学界、教育界声名远播的名家,虽然各具独自的风采,却又偏爱脚穿一双布鞋。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与这些名家的交往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诲。
1979年的盛夏,北京,前门附近西河沿一家由小四合院改成的旅馆。我们这些来京出差的江西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的同事们,吃过晚饭正聚在一个房间里聊天,没过多久,一个中等身材、略微显胖的老人出现在门前,他身着圆领汗衫,脚穿一双厚底布鞋,手摇一把大蒲扇,操着一口山东话说是要找谢先模先生。我们的同事谢先模立即迎上前去连声说道:“吴老,您还亲自前来看我,真不敢当!”我们一下明白这位长相朴实、忠厚的长者原来就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教育家吴伯萧。因为此前我们知道古文造诣极深的谢先模曾经作为江西省唯一的语文教师参加了全国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就在吴伯萧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一年。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吴伯萧这位老革命、名作家今天竟坐上公交车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吴伯萧就这样和我们在闷热的夏夜围坐一室,谈天说地。他按当时的行政级别该算是省部级领导了,甭说有什么架子,他可真是比北京胡同里的老头儿还要普通呀。我顿时有所醒悟,眼前的吴伯萧告诉人们,只有如此与民众声息相通、心心相印的人才会写出《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早》这样一篇篇***佳作,成为那时中小学生诵读的经典。
我就这样结识了吴伯萧,后来还去他在沙滩后街55号的住处拜访过。到了1980年的秋天,李国强和我合著的《历代名人与庐山》付梓之前,我提出应该由吴伯萧为这本书题写书名,李国强立即表示应允,我便以我们两人的名义给吴老去信提出请求。我们的信寄出一周后,1980年10月26日就收到了吴老的回信,信中还寄来了横竖各两幅题签供我们选用。使我们两个年轻后辈更为欣喜的是,吴老在信中不仅写道:“《历代名人与庐山》一书,读者一定会欢迎的”,而且以一个出版行家的眼光给我们提出建议:“历代名人中,近代(康有为已经列入)、现代的名人,写过关于庐山的诗的要不要也收入?”正如吴老预言,《历代名人与庐山》一书出版后各种报刊纷纷刊发书讯、书评,著名作家、红楼梦学家张毕来还在上海《文汇报》的一篇文章中对此书的创意和写作予以赞赏。
《历代名人与庐山》一书到2005年先后出版6次,并按照吴老的意愿增写了十多位与庐山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人物。可惜的是,吴老已于1982年仙逝,我们所做的这些事,只能算是对远在天国的慈爱长者的一份告慰了。
1981年,依旧是火辣辣的夏天,而浓荫蔽天的千古名山——庐山却依旧是一个清凉世界。其时中国当代文学学会1981年年会正在那里举行。这是打倒“四人帮”以后文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云集匡庐,可谓名流荟萃。各种报刊的记者也蜂涌而至,希望能够采访到自己喜爱的作家,而作为这次会议的主办者——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的著名作家姚雪垠自然是各路记者追逐的首要目标。但是,会务组人员早就通知这些神通广大的
“老记”,为了保证姚雪垠抓紧时间进行长篇小说《李自成》后续第四卷、第五卷的创作,除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的记者安排一次统一采访外,一般不接受其他报刊记者的采访,如有特殊要求,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由姚雪垠的助手和他本人决定是否接受采访。
面对这些限制采访的条件,我作为一个参会人员和《江西教育》杂志的普通记者,能不能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