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为堂文化教育集团
传统文化主题儿童体验基地
项目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项目背景 3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4
传统文化产业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5
第三章项目介绍 6
传统文化主题儿童体验基地(体验基地)构想 6
体验基地立项优势、特点 7
建设规模 8
项目内容 8
体验基地选址 8
总体规划构思 8
布局规划构思 8
项目发展规划 12
研发与持续创新——开发优势 12
第四章市场分析 12
第五章项目优势分析 14
SWOT分析 14
社会效益分析 15
第六章风险分析 15
风险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15
政策与法律风险: 15
财务风险: 15
不可抗力因素: 16
项目建设与运营风险: 16
交通风险: 16
市场风险: 16
第七章融资与营销分析 17
资金需求及规划 17
项目融资方案及资金来源 17
项目营销策略 17
项目推广方案 17
第八章财务分析预测 17
销售收入预测,成本估算 17
盈利分析预测 17
损益表 17
现金流量表 17
第九章结论 17
前言
文化,作为一国之本,在任何时期都是一个民族的大事,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本民族本源文化的继承和宏扬,更离不开基于民族文化的文化创新。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凝聚民族的意志,才能催发民族进取的精神,才能支撑起一个大国由内而外巍然崛起。
四为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宏观的视野,以博大的情怀,致力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深感民族文化,作为一国崛起之基石,兴亡存废,匹夫有责。更从中精准的意识到,这一产业欣欣向荣的朝阳态势,其所蕴含的的无限价值与广阔前景。故而,以至诚之心,以勇猛精进的意念,全力构筑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推动所有有志之士,所有情怀高远的仁人志士,一同书写文化产业的业界奇迹,更一同参与、一同见证国家、民族的伟大崛起。
项目背景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br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br关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求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五千多年的文明,是前辈们的智慧结晶。在不同价值文化的碰撞之中,尤其显得弥足珍贵。现在,在国家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倡导、扶持下,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杂志、书籍、课本、课程以及培训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其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书本字面上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孩子家长们更希望的,则是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所带给他们的精神价值,让孩子真正能够体会、参与、融入到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文化产业在现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文化产业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愈加明显。
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
文化产业在当前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数码技术、信息技术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产业,并且越来越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
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奠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
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资源优势,形成区域资源整合,合力推动;
加强对于文化产业硬件设施的投入,第一种:传统的、标志性的大型文化设施建设;第二种:高科技的、现代化的文化设施的设计和规划;第三种:群众性的、小型的,但又是星罗棋布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硬件设施建设。
加快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品牌,扩大合作面,实现资源、资金的跨界融合。
传统文化产业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传统文化产业是现代对于满足传统文化需求,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具有独特的社会效益。传统文化产业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同时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作为新型产业,已经成为新的一个经济增长亮点,在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传统文化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