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李红梅.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李红梅.docx

上传人:wxc6688 2018/7/2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李红梅.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
李红梅
《苏武传》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留胡十九年,历尽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虽然苏武之传未能单列,是附在父亲苏建的传记之后,但是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却使苏武的爱国志士形象在文学画廊中熠熠生辉,也使《苏武传》成为《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章之一。
《苏武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真可谓丰富多彩,这里,我们仅取其两点略作分析,即烘托映衬塑形象,精笔细描见精神。
一、烘托映衬塑形象
烘托本是国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外廓”层层着墨,使物象明显突出的一种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烘云托月”。此法引入写作中,就成了写人叙事、描景状物中的“侧面描写”手段。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形象,利用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就《苏武传》而言,烘托、映衬手法突出表现在环境烘托和人物反衬上。
1. 环境烘托,云真月明。
借助描写对象身处的环境,如地域、背景、环境、场所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是为烘托。借环境烘托人,以恰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心情、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气节是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苏武传》中的环境烘托即堪称典范。
首先,作者为苏武设置了一个大的背景——天汉(汉武帝)元年的匈奴。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原是汉臣的虞常企图刺杀叛汉降敌的卫律;而出使匈奴的副中郎将张胜又暗中参与了其事,结果谋反失败。彼时彼境,苏武的周围,有操纵生杀大权的单于,有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张胜的屈服,有叛将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可谓“四面楚歌”!而正是在如此险境中,在“两次***”“三次招降”的过程中,大汉忠臣苏武的形象才凸现出来。
其次,作者精心挑选了苏武备受艰辛的两个小环境——地窖和北海,借以烘托苏武坚韧顽强、不辱使命的光辉形象。“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廪食不至”。囚禁在冰冷潮湿的地窖中,苏武啮雪吞毡,数日不死;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上,杖节牧羊,痴心不改。那地窖,那北海,就是苏武“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见证,苏武忠贞爱国的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站立在“地窖”中,挺立在“北海上”。真可谓“云”愈真而“月”愈明,“宾”愈活而“主”愈显。
2. 人物反衬,月小山高。
反衬手法可以形成两事物间的极大反差,浓化艺术形象,突出主体特征。反衬多用于人物塑造上,即人物反衬,如以敌衬我、以弱衬强、以丑衬美、以恶衬
善、以乐衬悲、以卑微衬崇高……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技巧,从而使月小而山高。
在苏武这个具有坚定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周围,环绕着一批屈节仕敌的投降者,如卫律、张胜、李陵等。他们当中,有的还数次易节,这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衬托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张胜与苏武时,采用了同样的威胁手段:“举剑欲击”“举剑拟之”。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帝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正是在这层层衬托下,苏武的形象才显得格外高大。当李陵劝降不成,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