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提高。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提起作文课,我们就会想到死气沉沉的课堂场景——老师踱来踱去,学生在那里眉头紧蹙、搜肠刮肚,一堂课下来,多数同学的作文是东拼西凑、草草上交了事。怕写作文几乎成为初中学生的通病。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毛病,使他们主动作文,让死气沉沉的作文课活起来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说”出来。
命题应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
“言为心声”,作文写的应是心声,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命题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写熟识的、理解的,写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人和事、物和景,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样他们一定会感到有话可说,也一定乐于去写。如果我们硬让没进过城的农村孩子去写“城市的霓虹灯”,让没有去过农村的孩子写“乡村的秋”,他们怎么能写得出呢?农村孩子写不出都市的现代气息,城里的孩子也很难体会到农家秋收的喜悦。
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有话想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诉的情况下,我们应诱导他们把话说出来、把情诉出来。凡是学生有兴趣的、感触深的,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当学生情绪高涨能有倾吐的欲望,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尽可能地营造“说真话”、“诉真情”的氛围,强调让他们想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说什么,说出真实的感受,说出真实的自己。如上次(学校组织)同学看了电影《暖春》之后,感触很深。回校后笔者不直接布置作文《观有感》,而是让同学们先说出他们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说出内心最想说的话。结果同学们纷纷登台,有的同学说到动情处还流了泪。听着他们由衷的话语,感人的言词,同学们不由鼓起掌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样他们在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的水平。这次的作文同学们无一例外地都交了,有几个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同学还写得相当出色、相当感人。为什么?因为他们有情要诉,不吐不快。
正确评价,适时鼓励,让学生有话敢说。
学生有时有了表达的欲望,可又怕自己说不好被人取笑,因此不敢发言,所以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加他们的信心。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一些可能是荒诞无稽的想法,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说心里话时,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行为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我们都应加以表扬。因为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感受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赞扬和肯定,当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其他的同学也会跃跃欲试,这样才会激发说的热情。老师的鼓励、一句赞许的话,哪怕一个赞许的眼神,学生也会激动不已。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而且使说话变成了轻松的事,作文也变成了自觉行动。
文法指导,变“语”为文。
学生的倾吐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