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论语》:语录体
第二节《老子》:韵散结合体与哲理诗
第三节《墨子》:语录、对话向专论过渡
第四节《孟子》:对话体论辩文
第五节《庄子》:寓言体散文
第六节《荀子》、《韩非子》:专论体
第一节《论语》:语录体
孔子:名丘,字仲尼(名与字的关系),鲁国陬邑人。祖先是宋·孔子世家》。
1、编者:孔门弟子及再传
2、时间:战国初;今文《齐论语》、《鲁论语》;古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综合鲁、齐、古文论语,合为《张侯论》,流传至今。
3、性质:孔子及弟子语录、行事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先进》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4、语录体的特点
(1)在言谈对话中说理,言简意赅,深刻平实。
(2)多用语气词,含蓄深长、情感丰富,形象喻理平易浅近而暗含褒贬。
(3)在记言的同时,也描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p56)
钱穆:
诸位莫问自己所研究者为何?皆应一读《论语》,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一部《论语》,重要在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
下学人人可能,只要下学,便已在上达路上了“学而时习之”,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学,自然日有进步,此即人生大道。
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
第二节《老子》:韵散结合体与哲理诗
1、作者:老子其人,一般认为姓李,名耳,字聃。楚·老子韩非列传》。
2、时间:战国初
3、性质:哲学与政治学著作
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一言以蔽之曰法自然
4、版本:王弼注本、河上公本、帛书甲乙本(顺序)、包山楚简本。
5、结构:
1-37章:道经;38-81章: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章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章六十)
第三节《墨子》:语录、对话向专论过渡
1、作者:墨子,生卒年不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极简略:“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一般认为姓墨,名翟,宋》)或鲁国人(《吕氏春秋》)。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接江瑔之说而补充,墨翟非姓墨,“墨”为古刑(黥)之名,墨子盖为刑徒。
2、时间:春秋末年-战国初。
《墨子》包括了墨子及墨家各派学说,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学整理汇编而成。《墨子》据《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3、主旨:
《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历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