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王雷泉点校本《慨古录》修改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5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雷泉点校本《慨古录》修改版.docx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18/7/22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雷泉点校本《慨古录》修改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慨古录
〔明〕无名叟(圆澄) 王雷泉校点
[王雷泉按:这是1995年12月,我在广东云门寺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期执事进修班讲授中国佛教史专题的教材之一。]
【解题】校者感言
《慨古录》,一卷。明代圆澄撰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七)。通行本现收于《卍字续藏》第一一四册。本书署名「无名叟」,书前有祁承㸁序,指出系圆澄所作。圆澄(一五一六--一六二六),号湛然,俗姓夏,别号散木,又号没用,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天资颖悟,具辨才。出家后历参玉峰、妙峰、南宗、祩宏等师,于万历十九年得曹洞宗禅师大觉方念(?-一五九四)印证付法,由是在浙东匡徒说法,大唱曹洞宗风。万历三十年入京,公卿缙士皆入门请教,冠盖倾都市,而不以为意。平生愤世疾俗,不为律规所拘,所遇无贵贱新故,一以本色钳锤。与当时儒学名流周海门、葛寅亮、祁承㸁等交情甚笃,相互切磋。着有《楞严臆说》、《法华意语》、《金刚三昧经注》、《涅盘会疏》、《思益梵天所问经解》、《宗门或问》、《语录》八卷行世。其传见《补续高僧传》卷九,以及陈懿典、陶奭龄分别所撰《会稽云门湛然禅师塔铭》、丁元公撰《会稽云门湛然禅师行状》,收于《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卷八。
作者不愿与俗世同流合污,兴慨古之叹,而又不敢署上真名,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堕落的佛教界及畸型的政教关系作自觉反省而又心存顾忌的矛盾心理。书首揭示了书名的含义及写作本书的目的:「去古日远,丛林之规扫地尽矣。佛日将沉,僧宝殆灭,吾惧三武之祸,且起于今日也。能无叹乎?」用今昔对比的方式,全面检讨了丛林的弊端及对治之道。此文对明代宗教政策、社会风尚、寺院生活和僧人状况,提供了比较详尽的社会史数据。对于当前兴利除弊,加强佛教组织建设,本文提供了一面历史的镜子。现略作校点,并酌加标题,以方便阅读。
王雷泉
1995年12月
湛然禅师慨古录序
王者欲以一切齐宇宙。而必先定之法。法者非独以警悖骜而慑奸回正。所以约天下聪明才智之途。束英雄豪杰之气。使才略不能以旁惊而奔溢。始得以一意于经世之用。故释之有律。犹国之有位也。律弛而教废。不特所谓观十二因缘。修三十七助道品。会一十八不共法。得四无所畏十神通力。种种具足者。不可见于末世。即欲求草衣木食。盖头一把茅。向枯树铁壁。坐断虚空者。亦何可多见乎。吾乡有湛然禅师者。东南之光明幢也。师根器特利。
一切当机。如倚天长剑。锋接立剖。而门风峻冷。戒律精严。常慨末世佛法陵夷。因为慨古录一卷。属余一言。余夙承吾师针芥之契。每窃窥其钳锤。后学往往大机大用。施霹[靂-秝+林]手。具权实体。电扫一切边见滞义。而是录之惓惓。乃在于洒扫应对左规右矩之节。岂初终之殊胜哉。大较今日佛门之所患。在见解浮于眉睫之上。而机锋逞于齿牙之间。其系籍于子墨客卿者。则祧瞿昙而祢休遁。辍梵呗而耽风骚。又其下者。洒削卖浆。无不躬之。击鲜烹肥。种秫酿酒。甘膬充满香积厨中。间一扣扉而入。则酒气拂拂。绕绳床间。经年不一省青猊座。其他一瓢一笠。荷锡云游。礼洛伽。瞻峨眉。得青源。参少林。一生之事已毕。竟不知五蕴六尘四禅八解为何语矣。此湛师慨古录之所由作也。湛师振起丛林之意。大旨在定官制择住持。考试度制游行。似不专在于律。然律与戒。相为表里。则欲群空门万有不齐之众。使之眺首抑心。而奉空王之三尺者。舍律其何由焉。是录真佛法之金汤。而迷途之宝筏矣。昔山谷老人之答普觉也。谓妙德法界不容一尘。普贤行门不剩一法。如转轮藏。转者谁转。止者谁止。一念正真。权慧具足。若能如是观者。即绝众生生死流转。即具普贤一切行门。不如是观。虽八万四千宝目。遍入五千四十八卷。字字照了。[┬/(ㄇ@土)/凡]观水磨。竟是何物。常生不动道场。即此以为佛事。普觉欣然曰。我今有六十衲子坐夏。而山谷老人为转此法轮。省老翁无量葛藤。今湛师方与十方善知识。展华严妙义。试以慨古之意。刬尽一切虚浮之见。而能以入微一念。领会于佛谛之先。则经中十万偈。与四十八品。皆一言可蔽。而不慧不自附于恒河沙之供养可矣。
弟子祁承㸁漱手书
一、序说
(一)惧三武之祸,且起于今日
丁未季夏之望,无名叟喟然而叹。
二三子问云:「和尚何叹?」
曰:「去古日远,丛林之规扫地尽矣。佛日将沉,僧宝殆灭,吾惧三武之祸,且起于今日也。能无叹乎?」
二三子曰:「敢问其略。」
无名叟曰:「坐。吾语汝:
(二)佛法相承乃佛祖大事因缘
昔我释迦如来,旷劫难行苦行,成就未曾有法。用付摩诃迦叶,嘱令护持,代代相承,作人天之眼目,维众生之慧命。所谓如来一大事因缘,出世本怀,惟此而已。故如来付法之际,悬谶未来法难,令受法者,立誓坚持,无令断绝。师子尊者,知宿业之不可苟免,复忧道法之不可无寄,故预寻法嗣,嘱往他国,然后罹难。达磨大师受般若之嘱,航海而来,致使六度受毒,乃谓二祖曰:『吾始来此,多遇毒药。尝自出试之,石为之裂。今得子授受,能事毕矣,不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