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呈之以物“动”之以情
【摘要】根据托班幼儿的思维存在于行动之中的思维特点以及情绪外露且极不稳定的情绪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物可看,有物可学,有物可玩,通过教学具的动态使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利用各种感观进行探索。我从拟人化玩偶、放大化自制教具、视频再现、场景模拟四种个方面,进行了动态呈现教学具培养托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托班教学具动态呈现情绪情感发展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方法中也提出“儿童的活动主要通过教具来进行的,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为儿童提供的设备和用具都是适合幼儿的需要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动态呈现教学具仿佛在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教学具作为这座桥梁的木板,动态呈现法是木板的连接方式,这座桥既属于教师更属于幼儿,幼儿可以拥有这座桥的每一根铁钉,每一块木板,幼儿可以在桥上自由行走、跳跃、自由触摸每一块木板。动态呈现教学具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和教学具进行“互动”,在对物的操作中,提高活动兴趣,促进幼儿感观系统的发育。动态呈现教学具充分尊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使幼儿在被尊重感和被支持感的氛围中,愉快的、积极的探索。
结合活动实例进行“动态呈现教学具促进托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阐述:
1 拟人化玩偶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和情感迁移,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资料表明,托班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同理心有利于幼儿社会化。托班幼儿普遍对玩偶有着浓烈的喜爱之情,幼儿会对玩偶施加自己的关爱行为,所以玩偶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幼儿同理心。
案例1:
生活活动《尖尖的东西》中,在教学具的选择上,我选择了玩具熊和创可贴作为教学具,选择的原因是考虑到小熊是幼儿情感上的伙伴,创可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能让幼儿产生同情心理。
活动前我给小熊的手指上缠上了创可贴,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马上注意到了小熊的手指。力力最先喊出来:老师!小熊的手怎么了?乐乐说:他的手受伤了,我妈妈的手上也有创可贴,我妈妈的手也受伤了。还有小朋友问我:老师,它不疼吗?大胆的浩浩跑上来摸小熊的手指。
我见幼儿已经移情到小熊的身上,就说你们知道小熊的手是怎么受伤的吗?小朋友都说想知道,聪明的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猜测的原因,我顺势拿出了准备好的尖尖的物品告诉幼儿,小熊的手就是被这些尖尖的物品割破的,接着我又介绍了其它一些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的锋利的东西,以及正确使用这些锋利物品的方法,告诉幼儿正确使用是不会伤到手指的,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在主动的讨论着小熊和创可贴。活动结束后的一天,我在布置主题墙,我从盒子里拿出一枚图钉,乐乐看到了说:
“这个钉子尖尖的,老师你要拿有头的一面,上次小熊的手也受伤了。”
在教学具的设计和准备中,我从幼儿的情感出发,选择了对幼儿有情感价值的小熊,和使用价值的创可贴作为教学具,在活动中,幼儿的关注点一直在小熊和创可贴上,知识的载体是离幼儿生活更近的更直观的小熊和创可贴,教师只是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这种寓情于物,寓知于物的教学具动态呈现法,培养了幼儿的同理心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2 放大化自制教具激发幼儿的快乐情绪
托班幼儿的大小知觉已经开始发展,到三岁以后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