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7/2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从必修Ⅰ选择)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研究水资源利用的必要基础
学情分析
、水圈、岩石圈、大气运动、降水等知识
,对水的三态变化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提问:我们学校或我们区喝的泉水是哪里运来的。陆地上的泉水是怎么来的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给出问题:
?
?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大家思考‘读图思考’的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讲解:大气降水是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剖析“井水不犯河水“是否符合地理规律?补充概念”丰水期、枯水期“认识水位关系。
第二个问题:以“长江与洞庭湖水”的互补关系为例。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图。
探究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补给类型主要是什么?从地理学角度来看那句不符合地理规律?
。完成以下问题。
可以讨论举手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1题;“水圈的构成”。通过读图完成2题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
以身边熟悉的问题导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学以致用,且转接下一内容。
总结
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