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②学习科学探究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
①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②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具准备】
仪器:装满氧气的试管(30mm*200mm)1个、试管(20mm*200mm)2个、药匙、烧杯(250 ml)4个、吸滤瓶、酒精灯。
药品:热水、酒精、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
其它:火柴、棉花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引入新课2
Min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5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观看】
【思考并回答】略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复习回顾交流4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回顾熟悉燃烧事例与大家交流。
【展示】磷、硫等燃烧的图片
【提问】由以上事例,请你总结出燃烧的特征?
【引出概念】燃烧的概念
【交流汇报】略
【思考并回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燃烧的条件
思考讨论交流3min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讨论】见幻灯片
【讨论小结】燃烧的条件,介绍着火点。
【提问】说明图片中各物质点火方式不同的原因
【思考】进行猜想
【讨论】
【交流汇报】
【归纳小结】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
演示燃烧条件的实验并深入讨论5min
【设问】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论证。
【演示实验】
(1)在250 mL的烧杯中注入2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另取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红磷和白磷。把两个大试管管口各套一个气球,同时放在热水中,避免五氧化二磷白烟向空气中挥发,减少对人体危害和环境的污染。观察现象。
(2)用收集满氧气的试管罩着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分析小结】
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强化燃烧的条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