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诗词赏析:咏花寄怀 亦花亦人——读汪元量《暗香》.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赏析:咏花寄怀 亦花亦人——读汪元量《暗香》.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赏析:咏花寄怀 亦花亦人——读汪元量《暗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词赏析:咏花寄怀亦花亦人——读汪元量《暗香》
西湖社友有千叶红梅,照水可爱。问之自来,乃旧内有此种。枝如柳梢,开花繁艳。兵后流落人间。对花溘然承脸而赋。
馆娃艳骨。见数枝雪里,争开时节。底事化工,著意阳和暗偷泄,偏把红膏梁质,都点缀、枝头如血。最好是、院落黄昏,压栏照水清绝。风韵自迥别。漫记省故家,玉手曾折。翠条袅娜,犹学宫妆舞残月。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更忍见,吹万点、满庭绛雪。
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度宗时以善琴为宫廷琴师。宋亡,随三宫被元军带到燕京,后南归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暗香》,是姜夔自度曲,为咏梅花作。后张炎用以咏荷花荷叶,更名《红情》、《绿意》。此调有不同格体,俱为双调。多为九十七字,前片五仄韵,后片七仄韵,例用入声部韵。前片第五字,后片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
这首词的题旨,一如小序所言,乃借咏红梅寄托词人的故国之思。由此亦可知,此作当写于宋亡之后。
由于词人对千叶红梅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词一开头就把她直接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春秋时,吴王夫差得美人西施作宫于砚石山以馆之。吴人谓美女为娃,故称“馆娃”。但这里并非只取西施貌美的一面,当还有更深的含意。关于西施,史籍上记载虽然褒贬不一,但她以身侍夫差,使其耽于淫乐,为助越灭吴作出了牺牲,却是值得肯定的。并且据说功成后,她不留恋宫中生活而与范蠡偕入五湖,风节亦可嘉。因此,词人突出西施的
“艳骨”,当含有此意。而用她来比喻红梅尤为恰切。不是吗?她傲雪而开,花枝俏丽,岂是一般的芳草美人可比!“底事化工,著意阳和暗偷泄”,词人以问句出之,不仅意在说明大自然对她的厚爱,而且饶有情趣。“阳和”,本指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这里是用以比喻造物主的骨血。下一句的“染质”二字,也意在强调千叶红梅之红,非人工在外表涂染,乃是“造化钟神秀”。上片的最后三句,是此篇之警策,写得最妙。词人认为,红梅最好看的时刻,既不是清晨,也不是正午,而是黄昏照水时节。何以此时最好呢?一是黄昏天色暗淡,梅花在烟霭的笼罩下有一种朦胧美。二是当这种美态映入水中时产生另一种意境;倘若风吹影动,将会更加珊珊可爱。三是紧扣词调名“暗香”,林逋的《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说梅花在月色中,疏影映清水,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过片“风韵自迥别”,既承上片梅花之艳骨幽香,又总写下片昔日之殊遇。接下二句意谓,想当年千叶红梅生于大内之中,后妃们的玉手曾经攀折。“故家”,指皇宫而言,写红梅身世之高贵。但一个“漫”字,却道出了她今日无限怅惘之情。“翠条袅娜,犹学宫妆舞残月”,写红梅轻柔的枝条随风飘动,好似美人着宫妆在月下舞翩跹。“袅娜”,写梅条之披拂,承“馆娃”而来;“残月”,点夜深时晚,与“黄昏”相应。这里,
“犹学宫妆”四字,耐人寻味。花儿尚且有情,留恋旧时宫中之风尚,何况人乎!词人的故国之思,自在言外。至此,婀娜多姿的红梅已跃然纸上:她或在黄昏亭亭玉立,照水可爱;或在月下翩翩起舞,楚楚动人。诗人面对这美不胜收的红梅,不禁感慨成端:“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此刻,词人既有家国之思,又有民族之恨,慷慨激昂,不能自已!汪元量在度宗时为宫廷琴师,曾目睹过千叶红梅。宋亡后,他辗转南归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