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虽然说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但是仍然以英国为主(英国人写的),有一点点设计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介绍。尽管如此,仍然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规划理论流变的书,至少在看《外国城市建设史》的时候,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这本书对于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背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根源都讲得非常清晰透彻,尤其是对于政治经济框架下的规划理论的分析,非常的详尽。值得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认真的看一遍。
真是一本好书,一口气读完受益匪浅。书写的条理清晰,文笔简白,西方译著中少有的好书。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理论的空白。
1、该书的参考文献是相当的全啦,总共283篇,都是规划理论上的有一定影响人物的代表著作,价值大大!应该逐一对照参考文献和书中的人名,加入自己的文献资料库(以后再看相关论文时,比照看用),做这一点比较麻烦,该书译文中的人名全部为中文音译没有在后面附上原文,好在原文相当严谨所有引用观点后面都有括号注明(人名,年代,页码)。这样查找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2、该书的关于1945-1960年代的内容很精彩,强烈建议精读!当然这不代表后面的三部分不精彩,因为1945-1960时间段内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书籍介绍和反思较多,大家都已经了解的相对充分了。那么再看本书的评价和批判,理解程度应该较深,容易产生共鸣。另外很多的国内学生包括规划师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还是有误区(主要是从我自己认识程度推估,呵呵不要对号入座)。而对此的反思和批判直接关系对规划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水准。
3、第二、三部分关于60年代和70到90年代的部分,并不是很好理解,建议泛读(主要做好文献积累工作),首先本人英文不好、译文又见不到只能听其评说,其次涉及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对英国也没有实地的了解。所以这两部分,主要是抓规划理论演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对规划本质认识的思考。各尽所能吧!如果有人能将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变迁联系起来综合论述,那必定是高人一筹的东东。尽管国情差异,但是规划发展的大致方向和脉络,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启示作用的,比如关于公众参与、沟通式规划和我国现在面对的群体上访、规划诉讼,比如企业主义和我国宏观调控及城市竞争,比如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的节约型社会等等。规划外延扩大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学科的内涵相对的清晰化方向何在!
导言
本书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后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在这50来年的时间里,城市规划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习者而言,却没有一本书能通俗简明地阐述规划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本书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首先,我要说明我对"城镇规划理论"的理解(自1945年以来,有关概念在不同的规划理论之间存在大量的争论)。关于这点,有一个基本前提:如果城镇规划实践确切、真实地运行,那么,城市规划学生在校园里做的一切--譬如,哪怕他们是在学习管理城市规划的法律--是学习关于城镇规划的这种或那种"理论"。"规划理论"课程的特色在于增进关于城市规划本质的全面或者一般性理解。由此说来,规划理论家们研究的(或者应该研究的)关于城市规划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是城市规划的基本问题。例如:城市规划是什么类型的行为?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什么?现实中城市规划实践的效果如何?这些是有关城市规划的基本问题,也是"简单"问题;因为这一系列城市规划问题是一个儿童也不难提出的。但是,从童年时代成长过来的人都知道,简单的(也就是基础的)问题通常都难以回答,因为他所要了解的是我们思想认识的根基。于是,这成了为什么许多学生认为"规划理论"课程困难,以及为什么部分理论仍会使阅读艰辛的另一个理由。我将竭尽所能使本书简明易懂。
这里,有一个关于"城镇" (town)规划这个词的简短说明。我因简明的缘故使用这个词,也因为这是在全世界描述我们关心的规划行为中使用最广泛的词。在使用"城镇规划"一词时,我也比较了有些人(尤其在美国)如何称呼urban或者city规划。Town,urban和city这几个词清楚表明了规划学科的焦点是建成环境(的规划)。然而,我们塑造城市(建筑)环境的方法也对农村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以致,我们或许应该将我们的工作改称为"环境"规划(有些关于"城镇"规划的文章用了这个标题)。我在这里描述的"城镇"规划也包括在英国传统上称为"城乡"规划的内容。
我所讲的规划史主要结合英国的经验和思考习惯。自二战以后,英国实施和探讨的城镇规划特点,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相似。虽然我在这里讲的内容是英国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历程,许多理念却是来自其他地区,尤其是美国。所以,我希望其他国家的读者会发现这种叙述的趣味性并得到启发。
词条术语的讨论就此打住,更重要的是如下事实: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