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巨鹿之战.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巨鹿之战.doc

上传人:sxlw2014 2018/7/27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巨鹿之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6万楚地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队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使秦军受到严重损失,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盛唐边塞诗人 
一、边塞诗派概说 
 
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盛唐时期,边塞诗的创作特别兴盛,可谓作家众多,名篇迭出,以致于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诗歌流派,这在当时诗坛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⑴当时边境战争十分频繁,唐与周边民族几乎都有冲突,时有战争发生。无论这些战争的性质、胜败如何,频繁的战争本身给诗人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 
⑵盛唐国力强大,在边塞战争中占有明显优势,而且当时统治者重视边功,唐玄宗锐意用武,竭力用富有刺激性的措施激励、宠幸边将,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的从军热情,使唐代许多诗人都具有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 
⑶我国边塞诗的创作由来已久,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边塞诗的创作由来已久。《诗经》中的《无衣》、《东山》,屈原的《国殇》等篇,是我国古代边塞诗的源头。汉魏时期的边塞诗就逐渐多了起来,像汉乐府民歌中的《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像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苦寒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等,都是著名的征战和边寒诗。南北朝和初唐时期,边塞诗人更是大量涌现,像南朝的鲍照、吴均,隋代的卢思道、杨素,初唐的杨炯、陈子昂等,都写下了不少的边塞诗。不过盛唐之前的边塞诗,其气派、气势、气格,还都不能与盛唐边塞诗相比。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但其气势之盛,气魄之雄,格局之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里主要解释一下边塞诗派这个词语,从中也可以了解边塞诗派的诗歌特点。 
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左拉,法国作家,自然主义创始人,1872年成为职业作家,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