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环境工程固废3.ppt

格式:ppt   大小:70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工程固废3.ppt

上传人:yzhluyin1 2018/7/28 文件大小:7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工程固废3.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终处置技术的核心是防止填埋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对处置场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雨水、地下水、地表径流以及废物自身分解产生的水分溶解废物中的有害组分形成的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造成的污染。可以说,水的控制是解决填埋场环境污染的关键之所在。在填埋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水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地表水、地下水和渗滤液。
填埋场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
8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根据CJJ17 – 2004,:
填埋场应考虑填埋作业面及场外地表水径流,应按当地降雨量、汇水面积、径流量进行设计和建设。截洪沟、溢洪道、排水沟、导流渠、导流坝、垃圾坝等应做到清污分流。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标准》第22条:填埋场洪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标准》CJJ50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
首先根据填埋场容积确定防洪标准,再根据防洪标准确定的降雨量和作业面计算雨水量,由雨水量确定排水沟渠断面。
长期截洪沟
周边排水系统主要有设置在填埋场四周的排水沟组成,其作用是收集降在填埋场上游流域的雨水,并排往洪水调节池,防止进入填埋场区域,最终封场后往往还兼做填埋场表面的雨水排水系统。
中期截洪沟
场内排水系统包括填埋区排水系统和未填埋区排水系统,其目的都是将降水在未与填埋废物接触之前,迅速将其排出场外。因此,在填埋施工过程中对填埋场进行分区填埋和实施逐日覆土,并设置中期截洪沟,对实现场内排水系统的功能和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是至关重要的。
填埋场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
地表水控制系统
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
首先根据填埋场容积确定防洪标准,再根据防洪标准确定的降雨强度和作用面积计算雨水量,由雨水量确定排水沟渠断面。
(1)截洪沟流量计算
1)推理公式地表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流量随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形及地表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可以由下列推理公式计算。
式中,Q 为截洪沟设计流量,m3/s;为地表径流系数;q 为流域降雨强度,L/(s*ha);F 为截洪沟汇水流域面积,m2。
式中暴雨强度 q值的单位由L/(s*ha)化为[m3/(s*ha) m3/],可为
地表径流系数φ值(见相关手册),指地表径流的水量占总降雨量的百分数。它与地表的植被、坡度、土质性质、土壤墒情等因素有关。
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
(2)截洪沟的平面布置和断面选择
1)截洪沟平面布置
截洪沟平面布置的走向;原则上以垃圾填埋体与山体的交线的走向为走向。
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
(2)截洪沟的平面布置和断面选择
1)截洪沟平面布置
截洪沟施工压实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若以垃圾填埋体与山体的交线为中心线,新建工程拟放在垃圾填埋体外侧,基础坐落在岩体或土基上,尤其在坡积土层上,基础应进行压实处理,按规范规定,对于黏性土,∽,对于无黏性土,∽。对于改建或封场工程拟放在垃圾填埋堆体内侧。基础大部分坐落在垃圾体上,以适应垃圾填埋堆体的沉降而同步沉降。若基础坐落在垃圾体上,亦应进行压实处理,如果是建筑垃圾,∽,如果是生活垃圾,在基础以下应换土,换土深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换土1m深度为宜。换土以后,应层填层夯压实,压实相对密度,,。
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
(2)截洪沟的平面布置和断面选择
2)截洪沟断面设计
截洪沟按清水渠道设计,流量小、纵坡大,运行中不至于淤积,防冲以护砌加以保护。过水断面形式选用等腰梯形或矩形。
截洪沟的平均流速可以曼宁公式计算。
式中,V为截洪沟的平均流速,m/s;R断面水力半径,m;i为渠底纵坡;n为糙率系数。
截洪沟的流量则可以下式计算。
Q = AV
式中, Q 为截洪沟的流量,m3/h; A 为截洪沟的过水断面面积,m2。
根据上式,对于梯形断面,经公式推导,可得
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
(2)截洪沟的平面布置和断面选择
对于矩形断面(m=0),可得
式中,Q为截洪沟的流量,m3/h;i为截洪沟的纵向底坡;n为截洪沟的糙率系数;b为截洪沟过水断面底宽,m;h为截洪沟过水断面水深,m;m为截洪沟过水断面边坡系数。
上式包含流量Q、边坡系数m、糙率n、纵向底坡i、底宽b和水深h六个水力要素,只要确定其中的五个,就可求出其余的一个。
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已知Q、m、n、i、b,求均匀流水深h(也叫正常水深);或已知Q、m、n、i、h,求底宽b。这二类问题可由上式用式算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