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试行阶梯式水价的探索毕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70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行阶梯式水价的探索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shujukd 2018/7/28 文件大小:1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行阶梯式水价的探索毕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试行阶梯式水价的探索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
学院:_数学科学学院(章)系别/教研室:统计金融系时间:2013年11月 25日




题目名称
试行阶梯式水价的探索
课题性质
A基础研究 B基础应用研究√ C应用研究
教师姓名
职称
讲师
学位
硕士
课题来源
D. 学生自拟√
E. 其它
成果类别
A. 论文√
主要
研究
内容

研究
目标
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水资源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分析,主要研究了阶梯式水价的定价问题,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如何确定每一阶梯的水价以及对应的用水量分段。另外,为了突出阶梯式水价的优越性,本文还把阶梯式水价与国内现行的其它用水定价方式作了对比。最后为阶梯式水价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目标分为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从理论方面来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目前现有的用水定价研究,同时为其它公共服务的定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实践方面来看,本文的研究可以实现通过价格来调控居民的用水行为的目的,激励居民节约用水,因此,其实践意义重大。
总之,本文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希望通过阶梯式水价的定价研究和推广来激励全民的节水行为。只要阶梯水价顺利实施,必将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选题学生(签名): 年月日
系所或教研室
审题
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学院审批意见
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
山东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试行阶梯式水价的探索
学院名称: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方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性质基础研究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用水浪费现象,考虑到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水价格的过低。因此,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本文提出了试行阶梯式水价的设想,根据居民用水量的高低来收取水费。本文重点建立了阶梯式水价的定价模型,为阶梯式水价的推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基础设施完备后,阶梯水价的实施将带来极大的水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能激励居民主动节约用水,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重大的。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创新的方面

国内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在下发试行阶梯式水价的通知,并举办过各种水价听证会讨论水价的确定问题。但由于理论和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的缺陷,阶梯式水价仅在少数大城市推行,尚未全面实行。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阶梯式水价的纯理论分析以及优缺点分析等等,研究如何定价的文献较少,因此,各分段水价的确定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从而造成阶梯水价实施缓慢。而国外的文献涉及阶梯水价定价的也较少,但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当推Ramsey定价方法,其他的定价方法大都是由Ramsey定价方法演变而来的。因此,可以说,关于阶梯式水价定价甚至可以说公共服务的定价研究有比较广阔的前景,而且只要研究成果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这必将带来极大的社会福利。

首先,从三个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建立阶梯式水价模型的必要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其次,建立了完整的数学定价模型,详细分析了阶梯水价定价的方法,实践性强。最后,进行了完善的定价可行性分析,并与其它定价方法作了详细的比较。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阶梯水价的定价研究有利于规范目前的用水定价方式,引导和激励用水者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另外,有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已有的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都为课题的完成创造了外部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方法和步骤
1、策略
主要通过对有关阶梯水价的基础资料的借鉴来进一步分析,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辅之以恰当的数学工具,在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完成这一课题。
2、方法
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3、步骤
(1)论文选题关于阶梯式水价的设想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结合数学专业的特点,加入了必要的数学模型;
(2)申报课题经老师的指导,改正了论文题目中的缺陷,确定了课题;
(3)搜集资料广泛搜集论文资料,查询各种相关文献,并认真的反思和总结;
(4)实施研究结合搜集的文献和自己的思考,开始撰写论文初稿,并积极的与老师沟通,不断的在内容和格式方面完善论文,并为答辩做准备;
(5)总结与推广积极总结文章的优缺点,反思不足之处,并寻求与实践相结合以期推广应用。
六、预期成果形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