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标题海水盐度测定
海水盐度:海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标度。根据测定,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学物质有11种:即钠、镁、钙、钾、锶等五种阳离子;氯、硫酸根、碳酸氢根(包括碳酸根)、溴和氟等五种阴离子和硼酸分子。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钠、氯和镁。为了表示海水中化学物质的多寡,通常用海水盐度来表示。海水的盐度是海水含盐量的定量量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特性之一,它与沿岸迳流量、降水及海面蒸发密切相关。盐度的分布变化也是影响和制约其它水文要素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海水盐度的测量是海洋水文观测的重要内容。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气候与大陆的影响。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盐度的测定:、标准层次及精度要求
盐度与水温同时观测,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观测一次,连续测站,一般每两
小时观测一次。根据需要,有时一小时观测一次。
盐度测量的标准层次及其它有关规定与温度相同。
根据不同观测任务对测盐准确度的要求,通常对海上水文观测中盐度精度分为三级标准(表 1):
精确度等级
准确度
分辨率
1
±
2
±
3
±
盐度测定,就方法而言,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
化学方法又简称硝酸银滴定法。其原理是,在离子比例恒定的前提下,采用硝酸
银溶液滴定,通过麦克伽莱表查出氯度,然后根据氯度和盐度的线性关系,来确定水样盐度。此法是克纽森等人在1901年提出的,在当时,不论从操作上,还是就其滴定结果的精确度来说,都是令人满意的。
物理方法可分为比重法、折射法、电导法三种。
比重法测量是海洋学中广泛采用的比重定义,即一个大气压下,单位体积海水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蒸馏水的重量之比。由于海水比重和海水密度密切相关,而海水密度又取决于温度和盐度,所以比重计的实质是,从比重求密度,再根据密度、温度推求盐度。
折射率法是通过测量水质的折射率来确定盐度。
以上几种测量盐度的方法存在误差较大、精度不高、操作复杂、不利于仪器配套等问题,尽管还在某种场合下使用,但逐渐被电导测量所代替。
电导法是利用不同盐度具有不同导电特性来确定海水盐度。
1978年的实用盐标解除了氯度和盐度的关系,直接建立了盐度和电导率比的关系。由于海水电导率是盐度、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因此,通过电导法测量盐度必须给予温度和压力对电导率的影响进行补偿,采用电路自动补偿的这种盐度计为感应式盐度计。采用恒温控制设备,免除电路自动补偿的盐度计为电极式盐度计。
感应式盐度计以电磁感应为原理,它可在现场和实验室测量,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测量中精度可达± 。该仪器对现场测量来说是比较好的,特别对于有机污染含量较多、不需要高精度测量的近海来说,更是如此。然而,由于感应式盐度计需要的样品量很大,灵敏度不如电极式盐度计高,并需要进行温度补偿,操作麻烦,这就导致感应式盐度计又转向电极式盐度计的发展。
最先利用电导测盐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