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0
文档名称:

郴州市技术管理规定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格式:docx   大小:77KB   页数:1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郴州市技术管理规定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7/28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郴州市技术管理规定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支持!
裙房的最大高度不超过24米,超过24米的,按高层建筑处理。二十、建筑间距
建筑主体外墙中轴线到相邻建筑主体外墙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二十一、建筑间距类区范围划分
(一)建筑间距Ⅰ类地区:郴州大道以北,107国道绕城线以东,资五公路以南,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所围合范围。旧城区范围指国庆路、燕泉路、文化路、北湖路、解放路、协作路、劳动路围合内及上述道路外50米的范围内的基地。
(二)建筑间距Ⅱ类地区指建筑间距Ⅰ类、Ⅲ类地区外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建筑间距Ⅲ类地区:指环境要求较高地区,如风景名胜区、纪念地周边地区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指定地区。
二十二、建筑开放空间
建筑紧邻城市道路或绿化用地,、进深不小于10米且面积不小于500㎡,无完全封闭外墙、且向市民公众开放的架空空间(如悬挑结构下部、开放走廊、雨棚等)。
二十三、建筑朝向
当建筑主体平面基本为矩形时,其长轴方向为主要朝向,短轴方向为次要朝向。当建筑主体平面的边长连续直线段的长度大于18米时,应按主要朝向控制。当建筑平面为非规则矩形时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上述规定据实核定。
92
二十四、建筑高度
当为坡屋顶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当为平屋顶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建筑零基准高程原则上以建筑较宽面道路一侧场地标高设定。
二十五、街区
由若干街道形成的一片区域。
二十六、规划建设区功能组团范围划分
(一)旧城组团: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南至郴州大道、西至107国道绕城线、北至铜坑湖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二)城前岭组团:郴州大道以南、草鞋岭以西、仙岭湖以北、107国道绕城线以东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三)槐树下组团: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郴州大道以南、草鞋岭以东、南至走马岭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四)白水组团: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西河以西、王仙岭以北、青山岭以南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五)东河组团:西河以东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二十七、城市规划区
为北湖和苏仙两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现状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2246平方公里。

二十八、中心城区
现状东、西城区及周边的用地,面积约为580平方公里。
93
二十九、市域次中心城市
市域次中心城市是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的二级核心,承担市域中心城市的部分职能。市域次中心城市主要有资兴市区、桂阳县城、宜章县城、永兴县城、汝城县城,共5个。
三十、近郊地区

指中心城区以外,城市规划区以内的地区。

附表一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表
94

附表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表 95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
第一章城乡规划勘察测量管理. .................................................................................................... 1
第二章规划编制管理. .................................................................................................................... 4

第一节一般规定. ....................................................................................................................... 4
第二节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管理. ............................................................................................... 6
第三节城乡规划的修改. ........................................................................................................... 7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