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6 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西周灭亡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
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
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学习目标
;春秋时著名的霸主;三家分晋;战国七雄。
。
、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春秋
前770-前476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国
前475-前221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期,周天子不能对诸侯发号施令,一些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强大的诸侯国起来争做霸主。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谁势力强大,就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于是出现了春秋大国争霸的斗争。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一、春秋争霸
1、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自然条件: 依山背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 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 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积极扩充军队
2、宋襄公争霸
3、晋文公称霸
(1)晋文公的改革
任用贤能
发展生产
整顿内政
(2)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宋襄公争霸未成身先死
当初,晋文公以公子身份颠沛流离时,曾路过楚宴上,成王问文公: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文公回答道: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三十里一舍)。这次,文公果然实践诺言,面对楚军的进攻,命令自曹国后撤三舍,与宋、齐、秦三国军队一同驻扎在城濮(山东省范县南)。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表面上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实际上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