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植物化感作用
生物技术(3)班
任子龙
内容
化感作用的概念
化感物质
化感作用的机理及表现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化感物质的收集方法
化感作用的应用前景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的概念是Molisch在1937年首先提出并定义为:
所有类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间生物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同时指出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两个方面.
1984年,Rice将其较完整的定义为:
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化感物质几乎都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分子量较小,、直链醇、脂肪族醛和酮。
包括简单不饱和脂;长链脂肪酸和多炔;醌类;苯甲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和多肽;内萜;单宁;嘌呤和核苷等14类。
其中低分子有机酸、酚类和萜类最为长见。
酚类物质
酚类物质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较多,被证实是化感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研究证明大部分酚类物质具有化感作用,其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是重要的化感物质。
香草酸阿魏酸
萜类物质
萜类化合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蒎烯、杨梅叶烯、樟脑、香茅醇等。
香茅醇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化感物质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两种方式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肉桂酸、α–蒎烯通过影响氧气消耗和抑制电子传递来抑制受体的呼吸作用;
Sorgoleone通过阻止玉米、大豆叶片线粒体上植物色素b、c复合体之间电子的传递影响受体的呼吸作用。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通过调节生理代谢活动直接影响光合作用。
一定浓度的阿魏酸可以使天鹅绒离体叶片光合速率下降1/3,同时伴随气孔传导下降、叶片阻力上升。
肉桂酸、苯甲酸、水杨酸等10种化感物质不仅降低大豆干物质、叶面积、株高的增长,而且抑制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传导等生理代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