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论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提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制度建设的日益规范,人们对于纳税筹划的认同度已逐步提高。本文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进行阐述。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法征收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纳税筹划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纳税筹划有了明晰的认识,意识到在遵守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适当的纳税筹划可以为纳税人带来合理合法的税收收益。通过税务筹划,充分用足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遵从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使个人享受到实际的税收利益。
一、个人所得税
(一)定义。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作为征税对象的个人所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个人所得,仅限于每年经常、反复发生的所得;广义的个人所得,是指个人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各种方式所获得的一切利益,而不论这种利益是偶然的,还是临时的,是货币、有价证券,还是实物。目前,包括世界各国所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大多是以广义解释的个人所得税概念为基础。基于这种理解,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个人的各种所得分为毛所得和净所得、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经常所得和偶然所得、自由支配所得和非自由支配所得、交易所得和转移所得、应收所得和实现所得、名义所得和实际所得、积极所得和消极所得等。
(二)特点。个人所得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行分类征收。我国的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即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使用不同的费用减除规定、税率和计税方法。实行分类课征制度,可以广泛采用源泉扣缴办法,加强源泉控管,简化纳税手续,方便征税双方。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所得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便于体现国家的政策。
2、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分类所得税制一般采用比例税率,综合所得税制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计算简便,便于实行源泉扣缴;超额累进税率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体现公平。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根据各类人所得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这两种形式的税率综合运用于个人所得税制。
3、费用扣除额较宽。我国本着扣除从宽、从简的原则,采用费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减除费用标准为每月3,500元;对于劳务报酬等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4、计算简便。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采取总额扣除法,免去了对个人实际生活费用支出逐项计算的麻烦;各种所得项目实行分类计算,并且具有明确的费用扣除规定,费用扣除项目及方法易于掌握,计算比较简单,符合税制简便原则。
5、采用源泉扣缴和个人申报两种征税方法。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分别采取由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方法。
(三)作用(立法原则)
1、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用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在保证分配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2、扩大聚财渠道,增加财政收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扩大国家筹集收入的渠道。
3、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