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doc

格式:doc   大小:33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doc

上传人:dlmus1 2018/7/30 文件大小:3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
文军
鸠摩罗什舍利塔(以下简称舍利塔、罗什塔),据载是为了埋藏鸠摩罗什舌舍利而建造的。现珍藏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草堂寺内。
舍利塔目前在草堂寺中所处的方位是坐北朝南。若以塔身为基准叙之,塔身上所雕刻的塔门是南方,塔铭“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所在方位是北方。以下行文中的方位都是按此而来。
舍利塔有八宝塔之称,相传是因为使用了汉白玉、砖青、墨黑、乳黄、淡黄、浅蓝、赭紫、深灰等八种不同的宝石制作的原因。所谓的宝石就是玉石,舍利塔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使用了这些材质。用这八种不同的材质,雕凿了舍利塔的不同部位,分别为方形台基、圆形塔基与须弥山、双重卷云、卷云尾部、塔基顶端单重卷云、塔身、塔檐和塔刹,然后再将这八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舍利塔。组合的痕迹从塔的现状看是水泥的印迹,甚至露出了钢筋,故舍利塔最后一次修复的时间由此可见。
从形制上看,舍利塔属于单层亭阁式塔。从方形台基到刹顶,通高为 米。前文所记八部分材质所做的不同组合,实际上涵盖在方形台基、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之中。以下详述便以此展开。台基虽为方形,而塔基则为圆形,塔身为八面体,塔刹为四面体。
一、方形台基
从外表看似乎是个正方形的台基,但是各边的尺寸却有出入。台基高 厘米,南部宽 米,北部宽 米;东部长 米,西部长 米。从现存状况可见,台基石质曾有多处残缺,修复时曾加入青砖垫衬。乍看会认为台基四面均为素面,无任何图案。其实并非如此。在台基上曾有浅浮雕装饰图案,惜已漫漶不见,仔细观察后才可见有雕凿的痕迹,而且与其上圆形塔基底座所雕刻的图案尺寸相同,或为同一类型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据寺院住持谛性法师说,此前在做地面时,南面台基前有一个台阶,现在台阶安放在砖石铺就的地面之下,不能看到。
二、塔基
塔基部分是整个舍利塔雕造最为华丽的部分,也是该塔的核心造型所在。使用了圆雕、半浮雕和浅浮雕的表现手法刻画佛教的内容,包括雄伟的须弥山(山中供奉着佛、弟子、佛塔,以及俯首听法的狮子)、七香海,在山峦重叠、水波荡漾的画面里,升腾起朵朵吉祥卷云,卷云之上一座亭阁式的庙宇矗立着,构成庙宇式塔身,庙宇之上是莲瓣形的塔刹(实为刹底)。塔基将整座舍利塔非常流畅地沟通起来,造型极为独特。
塔基为圆形,由座底、须弥山、七香海、卷云座组成。
1、座底
上下皆有棱。上下棱上均有花叶状图案纹饰。在上下棱之间,纹饰较为清晰,现可见到 12 组,每组之间有 — 厘米的间隔。纹饰为减地浮雕,内容基本一致,表现祥云中带翼的神兽(图 4)。祥云均为卷曲状,在神兽之前。神兽的头部直顶祥云,好像在和祥云嬉戏,有时祥云直立着,有时则斜倚着,而神兽时而张着大口,翻卷的鼻子似象鼻;时而嘴又闭着,或者微张着。这样的特点也成为每组纹饰间的区别所在。神兽的姿态都作向前行走状,而且行走的方向是统一朝着塔门所在的方位,即顺时针方向。细长的羽翼从头部一直飘到身体的上方,身体上还有斑点纹饰。
2、须弥山
这是佛教中独有的山脉,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居住着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在罗什塔上,山与海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山峰目前完整可见的共有16重,高低错落,采用圆雕的方式完成。但是因为在正北方向塔名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