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图书情报学视角的智库建设与智库服务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图书情报学视角的智库建设与智库服务研究.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7/3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图书情报学视角的智库建设与智库服务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图书情报学视角的智库建设与智库服务研究
〔摘要〕本研究基于图书情报学视角,KI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从智库研究论文、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方面,分析了智库建设与智库服务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我国智库建设存在的??题,并对未来智库建设与智库服务工作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文献计量;智库机制;智库服务;中国特色智库
DOI:.1008-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11-0105-06
The Study of Think Tank's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uang Jiao
(Library , Qiongtai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00,China)
〔Abstract〕By using the related data KI and bibliometrics analysis,the paper,from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paper and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of the think tank,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on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
〔Key words〕bibliometrics;think tank systems;think tank services;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智库将长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咨询,或长期从事科技政策研究工作;长期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决策咨询服务。智库作为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充分集中各方面智慧,并且能够恰如其分地起到支撑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现代化新型智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迄今为止,关于智库和智库服务的研究较多,经历了萌芽、发展期,现在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对于智库的基本概念、分类、运行机制设计等环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但是从图书情报学角度仍然缺乏对于智库研究的综述性文献。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将基于图书情报学视角,KI和World of Science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智库的运行机制设计和智库的服务方式两类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梳理和讨论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新型智库的建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1 智库研究论文统计
KI)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以“智库”与“机制”、“服务”两组关键词分别合并检索,检索日期为2017年10月20日,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见,对于智库机制的研究虽然从总数来说要小于对智库服务的研究,但是研究层次更高,研究更加系统。在核心期刊发文量上,两者之间的差别已明显小于跨库检索总数的差距,这说明学界对于智库机制和智库服务研究的重视程度基本相同。
将以上论文按照发表年份、关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等分析结果如下:
结合图1、图2可以看出,总体来说,虽然智库运行机制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但是实际上国内对智库服务研究开展得更早。我国对于智库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的萌芽期。我国的智库研究始于2002-2005年,这一阶段年发文量在20篇左右。当时关于智库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智库建设的情况进行介绍和总结上。其中,对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智库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也多以智库服务模式为主,对于能够指导我国实践的智库模式和运行机制还没有深入的探讨。第二个阶段是2006-2010年,这一阶段是上升期,国内年发文量在50篇左右。国内对于智库的关注逐渐提升,研究成果中已经不仅是对国外既有智库的观察和分析,更多地是思考中国的智库应该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智库应该如何建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