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戴安澜:域外死忠第一人
编者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一次抗战,是全体中华民族的统一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军队都付出了巨大牺牲,抗击和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正面战场上的不少国民党军爱国将领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赢得了国人越来越多的认知和尊敬。2014年11月25日,是皖籍抗日名将戴安澜110周年诞辰,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一
戴安澜,原名炳阳,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风和戴村。1922年,他来到南京水西门安徽会馆内的安徽公学学习,接受了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教育。1925年,他应叔祖戴端甫(保定军校三期生)召唤,与家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东,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步兵队,并将学名改为安澜,号海鸥。
1926年,戴安澜黄埔毕业后,留守东江江防,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33年3月10日,日军进攻古北口。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七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的戴安澜,奉命率部由徐州北上,星驰古北口,增援守军东北军一一二师张挺部。他指挥部队坚守右翼阵地,在南天门与敌血战3昼夜,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古北口一役,戴安澜负伤参战,勇敢善战的抗日军人风格表露无疑。正如他在慰劳将士所言:“我黄帝子孙,怎甘为野蛮民族之奴隶?所以,在暴日武力侵略下,使我中华民族发动了全面的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的戴安澜战北麾南,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战役(1937年9月)、彰德漳河战役(1937年10月)、鲁南台儿庄大战(1938年3月)、武汉保卫战(1938年8月)。1939年1月,他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二○○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
在著名的台儿庄大会战中,戴安澜率七十三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驰援台儿庄外围,浴血苦战中艾山4昼夜,击退敌军数十次进攻,乃至日方电台广播说:“中国军队有一俄籍军官,指挥有度。”这是因为戴安澜身躯高大魁伟,故为敌所误认。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戴安澜获宝鼎勋章。
在异常艰苦的桂南军事要冲昆仑关大战中,二○○师作为正面主力部队,与在海、空军配合下的日军第五师团展开铁血拉锯战,昆仑关三失三克。
1939年除夕日,戴安澜身先士卒,率部会同郑洞国部荣一师、邱清泉部新二十二师正面强攻,占领441地,4日进占九塘,第三次克复昆仑关,击毙日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日军丧胆,在《璧还九塘》布告中承认
“在此地带上,将军比任何方面空前的英勇,这是值得我军表示敬意的”。戴安澜赋诗记云:“仙女山头竖将旗,南方顽寇尽披靡。”是役,戴又膺宝鼎勋章。
经过数次抗日大战的考验,加上苏联军援,二○○师已成为国民政府军队中的一支精锐机械化部队,由2个战车团、2个摩托化步兵团和汽车兵团、工兵团、炮兵团、搜索装甲兵团组成,装备当时堪称一流。
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洋推进,翌年占领菲、马、新、印尼后,又向缅、泰、印度进攻。这一战略进军,直接威胁到了中国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
英国自敦刻尔克大溃败后,孤守本土,鞭长莫及其缅印殖民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英国结成军事同盟。1942年元旦,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下,成立“中缅印战区”,并推举蒋介石为最高统帅。接着,罗斯福派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协助组建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会同英缅军并肩抗日。
中国入缅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3个军共10个师组成,其中,戴安澜部二○○师、廖耀湘部新二十二师、孙立人部新三十八师等为主力部队。时任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副军长刘嘉树等,均归史迪威统一指挥。
几经反复,在云南省保山板桥待命的戴安澜部,于1942年3月2日出国,9000多名官兵身着新军装,乘着军用卡车,军威凛凛地进入缅甸,先后自北而南,深入腊戌,平满纳、同古(又译作东瓜)等军事要地,接替英军防务。戴安澜行前曾言: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必死守同古。”这时,日军已从毛淡棉入缅,进占仰光,逼近地处仰光与曼德勒两城市之间的同古。守住同古,对抑制日军北进,侵入我大后方云南,至关重要。
在同古火车站,第二○○师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遭遇,中国远征军打响了入缅作战的第一枪。
日军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