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7/30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月光曲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课文可以分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地介绍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这段的最后一句“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段(2——10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这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训练重点就体现在这一段;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本段可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3——9段),写贝多芬走进茅屋里,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有一些使学生难理解的句子。贝多芬触景生情,激发了创作的激情。“借着清幽的月光”,贝多芬“按起琴键”,创作了《月光曲》。
关于《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系表达出来的。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海面上的景象发生了变化。“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浪涛汹涌的大海”,说明了音乐的节奏有了明显的转换,贝多芬此时想到的是穷兄妹俩的处境,心里十分不满,他要用自己的音乐表达出这种心情。
二、教学策略
1、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可让学生分别画出两次为盲姑娘弹奏曲子的有关句、段,再指导学生抓住贝多芬开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后来“飞奔”回客店的原因。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2、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迸发学生求异的火花。
三、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等。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同目标2、3。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收集贝多芬的资料和乐曲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单
温馨提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生字读正确,理解难懂的词语。
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券( ) 粼( ) 霎( ) 键( )
卷( ) 鳞( ) 刹( ) 健( )
3、选词填空
幽静清幽恬静清秀干净
( )的脸( )的月光( )的小路
( )的教室她的脸很( )
4、课文读熟后,我知道文章讲了这样一件事
5、我还知道贝多芬是一个( ) 的人。盲姑娘是一个( )的人。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学法提示:在充分阅读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象,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结合自己搜集的知识和经验,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思考是怎样来的,就会有所收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会“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什么给穷兄妹俩弹了一首曲子?而且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贝多芬再一次弹着的琴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