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用歌舞演故事续写华章.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用歌舞演故事续写华章.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5/8/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用歌舞演故事续写华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歌舞演故事续写华章
河南越调是河南三大剧中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做为戏剧形式的中心,不断丰富艺术表现手段。越调现存的许多优秀剧目都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达到和谐的统一。越调戏曲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部分,始终与戏曲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据记载,清中叶,越调演出中的舞蹈应运而生。乾隆年间,禹县县衙门及车马行会的越调班;同治年间镇平县,光绪年间内乡县的越调班社以及清末时河南南阳以及襄城县、郏县、许昌、新郑的越调班等上百个团体,为了增强演出的艺术感染力,在演唱时将民间舞蹈渐渐融汇到表演艺术中。乾隆年间越调名角王庆和(红脸)、清末有名艺人吴春城(艺名真得酥)等都能歌善舞。随着时代的进步,越调艺术工作者从杂技武术、古典舞与民族舞、民间舞蹈表演等姊妹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舞蹈语汇,进行戏曲化的艺术处理,使越调有了自己的、专门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戏曲舞蹈。可以说,越调戏曲舞蹈和越调戏曲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对于舞蹈而言,越调戏曲是戏剧化的大舞蹈;对于戏剧而言,越调戏曲则是歌舞化的戏剧。没有越调戏曲舞蹈,也就没有瑰丽多姿的越调戏曲;没有越调戏曲,越调戏曲舞蹈同样缺少了一个滋润成长的沃土和不可替代的的载体,也就失去了不断升华的催动器。
——舞蹈融汇武打,形成独特的艺术表演样式。越调戏曲剧目有文戏武戏之分,越调武打一般是根据不同的戏路子设计安排不同的套数。同时,越调许多文戏的情节有战斗场面,如《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七擒孟获》《红娘子》《杨门女将》等剧目都有武打场面,在这些侧重文戏剧目中,开打就不能像武戏里打得那样火炽热闹,必须保持文戏的风格。武戏也不能开场上来就打,也有情节的铺垫。就连现代戏《杜鹃山》,也从形体上表现出赤卫队出征、遇敌,避敌翻山、夜袭等情节促成双方的交战场面。单纯武打的戏是不存在的。在越调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越调的戏曲武打与舞蹈形式相结合,不断融化、催生了了今天越调舞台上各种武打程式的艺术手段。马上战、步下打、手持器械和徒手交锋异彩纷呈,或集体混战、单打独斗、攻城破阵、舟船水战等花样翻新。这些武打融入美轮美奂的舞蹈元素编排设计,不断创造的推出许多优美、脍炙人口的戏曲武打程式,赢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舞蹈表达剧情,舞蹈语汇补充剧情。越调戏曲舞蹈是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
越调戏曲舞蹈同舞剧中舞蹈的表演一样,为演绎剧情、愉悦观众创造了以歌舞演故事的崭新的舞蹈语汇。在实际的演出中,既有独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乃至群舞。建国60多年来,作为越调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许许多多的艺术工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剧目、剧情和人物需要,根据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从生活出发,运用虚拟、夸张的艺术方法进行提炼加工,创造出了不少令人赞美的新的程式化舞蹈。上世纪70年代的现代越调《杜鹃山》中赤卫队奔袭敌营时的的群舞“行军舞”,和上世纪60年代现代越调《红大娘》中的带有夸张效果的“追车舞”等等,都是越调新的程式化戏曲舞蹈的杰作,成为越调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舞蹈抒发情感,塑造舞台鲜活人物形象。众所周知,戏曲舞蹈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通过动作来表现和抒发剧本、音乐所无法表达的情感,可以用强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欢乐和悲伤,用戏曲舞蹈节奏的变换来展现剧中人内心情绪的起伏。“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越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