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明代白银货币化.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代白银货币化.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5/8/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代白银货币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明代白银货币化
摘要:明朝白银化在中国发展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美洲白银的发现使得欧洲进入现代,而中国明朝白银化的发展却使得中国错过了进入发展现代经济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明朝白银化对中国近代发展的讨论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白银化;现代经济;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发展一般我们都从金融上讨论白银化,但其实还有财政的问题。明朝万历年间的财政非常有意思,其国库保留了会计记录,方便了我们了解当时的政府状况。笔者最近在读顾准关于希腊和西方世界兴起的研究,其中涉及到政府的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政府和西方政府的状况不一样,或许可以从明朝白银化中找到一些线索。所以,对它的讨论无论是从学术发展还是现实研究方面看,都是很有意义的。
明代后期有大量白银流入,对于这个现象,外国学者的研究比较多,因为主要资料在西方。其实,“为什么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但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而在经济史方面,则很早就有专门从钱币或者货币角度进行的研究。比如20世纪30年代以后,梁方仲先生和日本、英国的一些学者从货币制度和国际贸易角度进行了研究,而彭信威先生、杨联升先生、日本的加藤繁先生也都从货币史的视角对白银有所涉及,但是,一直没有人研究外部白银流入对中国的总体影响到底是什么。
这还是应该从中国本身找起。从经济和货币层面上看,明朝白银成了重要的社会现象,可翻开明朝的历史史籍,明代关于典章制度的记载,比如《明会典》、《明实录》等等,只能看到
“钞法”、“钱法”,没有“银法”。这说明,白银其实不是明王朝的法定货币,没有制度可言,所以,白银在明朝的货币化是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那么,白银是怎么在明朝货币化的?又怎么形成了实际上的主币?
明朝的法定货币是宝钞,白银被禁止使用。那么,禁例之中的白银是怎么货币化的呢?这应该从民间开始。最早注意明初民间实际使用通货状况的,是傅衣凌先生。他对146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明代前期这一百多年间所使用的通货是很复杂的。洪武、永乐年间以钞为主,宣德、正统则钞、谷、布、银兼用,成化、弘治年间开始以银为主。根据427件徽州地区(主要是祁门、休宁、歙县)的土地买卖交易契约,傅衣凌先生编制了一个表,从中可以看出,从洪武到成化,土地买卖中由原来多使用钞,到后来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发展过程。其实,成化年间,还不到弘治年间,显示土地买卖基本上都是用白银了。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洪武到建文时期,此时,作为法定货币推行于民间的宝钞已经开始衰落;第二,永乐至宣德时期,这仍然是宝钞通行于民间的阶段,特点是宝钞经历了顶峰后衰落,在其永乐年间的顶峰时期,使用的货币基本全是宝钞,宣德之后,向白银过渡的实物交易开始出现;第三,正统至成化时期,这时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流通,特点是白银逐渐成为实际主币,并向全国展开。这427件契约文书说明,民间的大宗交易基本以白银为主要货币。
白银货币化不是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而是民间发起的,自下而上再到自上而下的历程。从史学角度进行考证,一般认为,这两种趋势的交界点是正统元年“金花银”的出现。《明史》对此有所归纳,但这个归纳高度概括,以致后来出现了一些问题。像“英宗即位……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种说法不太正确。经过考证,正统年间,尤其是正统初年,一方面,金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