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7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7/31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二、工程概况 2
三、地形气候条件 3
1、地形、地貌 3
2、气候 3
四、机构设置 4
五、施工准备工作 4
1、技术准备 4
2、机械、人员准备 5
五、施工方案 6
1、施工顺序 6
2、施工方案 6
六、质量检验 12
七、施工注意事项 13
八、安全环保措施 13
1、安全措施 13
2、环保措施 14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县至开江段)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强制性要求》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12年8月发布
《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县至开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安全可靠和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4)本方案适用于全线所有基坑开挖项目。
二、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表
序号
工程名称
类别
备注
1
桥梁工程
扩大基础
2
承台、系梁
3
防护工程
挡土墙
4
涵洞工程
基础
三、地形气候条件
1、地形、地貌
路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K0+000~K8+000段:为构造侵蚀、剥蚀丘陵~低山地貌单元,地形上为相互跌置的单面山,以条状、脊状山地的形式展布,横向沟谷发育,多呈“V”形,切割深度较大,一般为40~80m。路线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高差大的山脊,以桥梁跨越隧道间沟谷。
2、气候
项目区为亚热带疾风气候区,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极端最低气温-℃(2002年1月12日),极端最高气温42℃(2006年7月25日)。无霜期长,多年平均为108~306天。~~四、机构设置
万达一分部共设置4个路基施工队,对全线基坑进行开挖。
组织机构图
五、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认真恢复定线测量,准确设置控制网基点,并按期复测。
(2)熟悉、会审图纸,了解设计内容及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明确图纸所提出的施工要求。
(3)会同设计单位现场核对施工图纸,进行安装施工技术交底。充分了解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主要设计意图。
(4)熟悉和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如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规程。
(5)发挥技术管理的保障作用,细审核、严交底、勤检查、抓落实;
(6)试验室做好施工中所用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方可投入砼生产使用。
(7)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岗位负责制,对技术总负责,并行使技术否决权。
2、机械、人员准备
表2 进场管理人员详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人员分工情况
备注
1
傅志强
生产副经理
一工区现场负责人
2
戴新立
生产副经理
二工区现场负责人
3
任玉涛
生产副经理
三工区现场负责人
4
王颖
总工程师
技术总负责人
5
于永闯
安全副总监
安全总负责人
6
李辉
安保部部长
专职安全员
7
刘国宏
工区主任
现场技术负责人
8
王自强
工区主任
现场施工负责人
9
魏征
技术员
现场技术管理
10
任耀森
技术员
现场技术管理
表3 进场施工人员详表
序号
班组名称
人数
备注
1
机械工
30
2
杂工
40
五、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放坡开挖→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集水坑进行排水→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并预留30cm的高度→人工清理找平基底→检测→基底处理
2、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依据设计资料及图纸,复核基坑轴线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测定基坑纵、横中心线及高程水准点后,按边坡的放坡率放出上口开挖边线桩,并撒出开挖灰线,并在基坑的四周引出测量控制桩位的护桩。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进行开挖。
(2)基坑尺寸确定
基坑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当基坑为渗水的土质基底,坑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等)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当不设模板时,可按基础底的尺寸开挖基坑。
(3)放坡开挖
①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当为无水基坑、且土层构造均匀时,基坑坑壁坡度可按表4确定。
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