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姓名:
班级:三年二班
《道德》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当仁不让于师。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的特点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礼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的由来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姓名:包小图
班级:三年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