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6
文档名称:

教育学概论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469KB   页数:1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概论 ppt课件.ppt

上传人:君。好 2018/7/31 文件大小:2.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概论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学概论
教育科学学院
绪论
一、关于课程的名称
在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与研究中,“教育概论”这门课程与“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原理”、“教育导论”等名称混同使用,在一些大学也称“教育学基础”。在国外,它又称为“教育理论”(theory of education)或“教育的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education)等。它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或综合类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必修课程。
二、关于课程的历史
(一)课程的起源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普鲁士。第一位讲授此课的是特拉普(,1745-1818),第二位是康德(,1724-1804),其讲义于1803年以《康德论教育》为名出版。我国解放前有中译本,译者为瞿菊农(1900 -1976)先生。后美国、法国等国家也均效仿德国,开设该课程。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西学”,教育学添列其中。1898年维新变法时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设有“教育学”一科,这是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最早开设“教育学”课程。
二、课程的历史
(二)课程的演变
18世纪,“教育学”最早开设时是所有关于教育的知识总称,包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19世纪末,教育学科领域也像别的学科领域一样出现了学科分化现象,“教育学”课程就逐渐地失去自己无所不包的特性,演变为一门各教育分支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因此,人们就将该学科的名称从“教育学”改为“教育概论”、“教育基础”、“教育学原理”等。但也有人一直使用“教育学”之名,但实际上讲授的却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或“教育学基础”。
,它源远流长,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同在。而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它的产生要晚得多。先有教育,然后有教育学。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时同时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这些观点、主张便是教育学的最初形态和教育学的萌芽。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思想、教育经验散记记于《论语》、《理想国》等哲学、政治学等经典中。
《学记》(系《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乐正克所著),是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比《学记》晚三百多年。
上述关于教育的论著,多停留在经验的描述,缺乏专门的理论分析,没有完整的体系,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实践与教育经验不断积累,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 1803年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康德出版《康德论教育》。
3. 1806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尔》、(法国)爱尔维修:《论人的理解能力和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返回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1693
年出版的《教育漫话》。
(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
家和教育家:1726年完成了著
名的教育小说《爱弥尔》的创作,系统地提出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发展,认为人的本性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