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经趾骨后吊带术(SPARC)治疗,观察组采用TO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观察组(%)()。结论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尚可,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TOT术;SPARC术;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安全性
女性尿失禁是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约为50%,严重尿失禁约为7%[1],其中超过50%以上的为压力性尿失禁。所谓压力性尿失禁(SUI)指的是在喷嚏、咳嗽以及运动等腹压增大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自主性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对女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SUI已经成为国际妇产科联盟高度关注的对象。目前,治疗SUI的方法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包括TOT术与SPARC术。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60例SUI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1~70岁,平均(
±)岁;均有分娩史,产次1~5次,平均(±)次;有漏尿病史2~16年,平均(±)年。将本组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3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患者均进行尿管留置,患者去除尿管在术后1~2d的时间。
,具体方法为:麻醉采用腰麻或者全麻,术前30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膀胱保持过度屈曲,且比腹部高,尿道内留置导尿管,将膀胱之中的尿液排尽以防止膀胱受损。于尿道口位置做一水平线进行标注,且于其上方2cm位置做第二条与之平行的标记线,于大腿褶皱向外2cm做一条直线,与前面的第二条线相交位置即为塑料管的穿出点。在尿道外口六点下方1cm位置处,阴道前壁做一长度约为1cm的纵向切口,将阴道壁黏膜切开,使用弯曲的组织剪向着与尿道中心线成45°角的侧部切开,向趾骨体以及趾骨下支连接位置继续进行切开,锐性穿过闭孔膜。将导引器插入其中,将螺旋穿刺棒沿导引器直至趾骨降支内侧缘,紧贴降支转动穿刺棒穿过闭孔,且从皮肤切口位置处穿出,将穿刺针退出,并抽出网带,对侧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将吊带加以调整,使得吊带与尿道之间能够放置一组织剪尖端厚度的空隙大小的空间,使吊带无张力平坦置于尿道中段位置。将皮肤多余网袋剪去,将其两侧置于皮下,对合皮缘后结束手术。术毕,阴道之中填塞凡士林纱团一块。
[2]:①治愈:无咳嗽及跑跳后部自主遗尿;②有效:腹压作用下不自主漏尿显著减少为改善;③无效:症状未见显著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