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走进闽南古厝文化知识.ppt

格式:ppt   大小:3,52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闽南古厝文化知识.ppt

上传人:68843242 2018/8/1 文件大小:3.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闽南古厝文化知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建系
11工程造价(1)班
严燕燕
走进闽南古厝文化
闽南古厝的命名
闽南古厝的样式
闽南古厝的材料
闽南古厝的房屋构造
闽南古厝中的红砖文化
闽南古厝与闽南人民的渊源
闽南古厝的命名
闽南古厝多以“官式大厝”为主,故又名“皇宫起”。在不少地区,又名为“红砖厝”。
它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光厅暗屋”为泉州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中间厅堂宽敞明亮,为奉祀祖先、神明及会客的场所。厅堂后壁多用可开启折合的大扇木门隔成,平时闭合与后轩分开。后轩可布置成小书斋,遇有贵客要事,也可延入后轩密谈。有事时,可把大扇木门打开,把厅堂与后轩合并为一,增大活动空间。厅堂两侧为东西大房,是主要居室。大房房门悬布帘,以屋顶小窗取光,室内较暗。大房前有檩步,是梳洗的地方。大房后有后房,是婢妾居室或存放随身用物、箱笼的储藏间。
闽南古厝的样式
泉州民居建筑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一明两暗”的三开间结构,而五开间即三开间左右再扩展一间而成。
泉州传统古民居就是在“一明两暗”布局基础上,由数个单体建筑及外部空间组合衍化而成的合院建筑。其按进深大小可分为“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五种。
其中二进的大厝为小三开间或小五开间,三进或三进以上的称大三间张或大五间张。而“一进”民间俗称“一落”,如“三进”为“三落”。在建筑单体名称上,以三落为例,通常第一进称“下落”(前落),第二进称“顶落”(上落),第三进称“后落”。
正屋前面两侧有二厢房,俗称“榉头”。“榉头”朝天井一面常敞开,使大房既能通风,又避免阳光逼射,有遮阴纳凉作用,也是客人、随从休憩之所。前落与后落以两“榉头”相连,两落往来甚为方便。
首落前即屋身正前,留设的户外广场称“埕”。埕中或仅排列小盆花,留出较大场地,作为来客停放车辆、轿马的地方;或布置为庭园,栽花植树,假山小池。
每落厅前都有“深井”(天井),保证厅堂轩敞明亮、通风采光。
厢房之外,两侧或一侧增建的纵向长屋为“护厝”。如属单护厝,另一侧也常留有通巷,既作为前后各落出入的另一通道,使各落自成单元,又可使正屋免受邻居活动的影响。护厝又可增加一些辅助用房,或作厨房、杂物工具放置场所,或作客舍,或为僮仆居室,或作书斋别筑。
闽南古厝的房屋构造
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