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5/8/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魏晋时期,受当时特殊历史环境之影响,竹林七贤中主要成员,先后来到豫北地区隐居,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之游,“竹林七贤”也因此得名。竹林七贤在豫北地区留有丰富的遗迹,也留给了豫北地区巨大的历史文化财富,成为当地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正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综合考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真正结合起来。
关键词:竹林七贤;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作者简介:申红星,男,河南辉县人,新乡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作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无论在中国历史中,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竹林七贤的研究,已经愈来愈引向深入,已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然而就笔者所知,当前的竹林七贤研究,大多是围绕竹林七贤的个人经历及其学术成就等展开,将竹林七贤与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结合的论述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不揣浅陋,拟围绕竹林七贤与豫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做一初步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以求将历史名人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在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竹林七贤在豫北地区活动之考察由于竹林七贤中的向秀与山涛本身即为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加之竹林七贤所游之
“竹林”,亦位于豫北地区,因此可以说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与豫北地区有着不解之缘。
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魏大将军曹爽与太傅司马懿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随着当时政治局势的日益紧张,竹林七贤之中,山涛、嵇康、向秀等先66后退隐,开始在山阳之竹林清谈饮酒,竹林之游开始形成。嵇康、向秀、山涛最先参与竹林之游。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注引《魏氏春秋》云:“康寓居河内山阳,与河内向秀友善,游于竹林。”而据《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注引《向秀别传》载:“(向秀)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从中可知,向秀已常在山阳当地“灌园”。另据《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可知山涛亦参与了竹林之游。
正始九年,阮籍、刘伶、阮成与王戎等七贤中其余几位也先后加入竹林之游的行列。这一年,阮籍曾短暂担任尚书郎一职,其后因曹爽欲招阮籍为参军,阮籍假托生病,开始隐居乡里。阮籍很有可能是在其由尚书郎上离职后,开始竹林之游的。
刘伶、阮咸与王戎皆是由于阮籍的关系,参加了竹林之游。阮咸的父亲(魏武都太守阮熙)是阮籍的同胞兄弟,这就使得阮咸与阮籍有着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加之叔侄二人个性又十分相近,因此受阮籍竹林之游的影响,阮咸也自然而然地参加了竹林之游。史载:“咸任达不拘,与叔父阮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笑其所为。”_1据《晋书·刘伶传》记载,刘伶亦是在游历过程中,因遇见阮籍、嵇康,而成为竹林之游的成员之一的。史载:
“(刘伶)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人林。”而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王戎,也是由于阮籍的关系,才参与到竹林之游中的。据臧荣绪《晋书》记载:“戎少阮籍二十余年,相得如时辈,遂为竹林之游。”可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