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101综采面设计规程.doc

格式:doc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01综采面设计规程.doc

上传人:3346389411 2013/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01综采面设计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概况见表1-1。
表1-1 工作面概况
水平名称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
+~+
井下标高
+~+
地面相对位置
位于石泉村东北部
第二节工作面四邻情况,采掘情况及影响范围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回采后对地表水体、建筑等设施会造成一定影响。
地面设施对回采的影响:地面设施对101工作面的回采无影响。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的关系:位于一采区回风下山以北,F3断层以西,四周为未开采的实体煤,石泉村东背斜轴自北向南从101工作面东北部、中部穿过。本工作面属矿井采区首采工作面。
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及储量
工作面参数及储量见表1-2
表1-2 工作面参数及储量
走向长

倾斜长
200m
面积
161540 m2
储量计算
工作面名称
走向长m
倾斜长m
斜面积m2
煤厚
m
容重
t/m2
工业储量万t
回采率%
可采储量万t
101 工作面

200
161540



85

合计


第二章地质情况
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
表2-1 煤层赋存特征
煤层厚度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
(平均)
8°
开采煤层
3#
煤种
贫煤
稳定程度
稳定
可采指数
1
普氏硬度
容重

煤层
情况描述
工作面开采对象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3#煤层,,中下部常夹1-2层泥岩或炭质泥岩,上部偶含一层泥岩夹石,煤层赋存稳定。3#煤呈黑色、灰黑色,强玻璃光泽,节理裂隙发育。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
表2-2 地质构造情况






概述:
三条巷道坡度整体上在-5°~+3°之间,胶带顺槽、轨道顺槽局部地段达-12°,尾巷局部地段达-10°;切眼坡度平均为8°,最大处达10°。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距切眼
大约位置(m)
巷道揭露情况
对回采
影响程度
F3-断层
N10°W
E
50°
逆断层
3
732
未揭露
有一定影响
F4-断层
N4°W
W
35°
逆断层
4
744
未揭露
有一定影响
F7-断层
N30°E
E
55°
逆断层
11
331
未揭露
影响较大
F8-断层
N10°E
E
40°
逆断层
4
209
未揭露
有一定影响
陷落柱
平行于切眼方向,长轴直径55-60m, 短轴直径25-30m,陷落深度超过22 m,近椭圆形。
距尾巷口618
揭露
影响较大
第三节围岩及其特征
表2-3 围岩及其特征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中、细粒砂岩
5~10

灰-灰白色,致密坚硬。夹泥岩条带。常为粉砂岩取代。偶夹泥岩与砂岩薄层。具缓波状层理、斜层理。产少量植物碎片化石。
直接顶
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

深灰-黑灰色、块状。常为泥岩。产植物叶片或碎片化石。
伪顶
炭质泥岩
~

黑色、夹煤线或煤屑,节理发育,易冒落。
直接底
泥岩、粉砂岩
~

灰黑色、致密块状。偶夹泥岩与砂岩薄层常变相为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偶含菱帖质团块。产植物叶片或碎片化石。
老底
中、细粒砂岩
~

浅灰-深灰色、常变相为泥岩、砂质泥岩产少量植物碎片化石。
(附:工作面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火、煤层情况
表2-4 ***、火、煤层情况
***
***
煤尘
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火焰长度为20mm
煤的自燃
煤层不易自燃
第五节水文情况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主要充水因素为3#煤层顶板砂岩及K8、K9砂岩含水层的水通过采动冒落及矿山压力所产生的有效裂隙涌入工作面。另煤层均在奥灰水承压水面(奥灰水位+650)以下,在正常开采时不受奥灰水影响,如遇陷落柱等张性断裂切割破坏中间隔水层可能导致奥灰水突出。工作面涌水主要通过胶带顺槽的排水管路排入井底水仓。根据已有掘进巷道涌水量情况分析,预计本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40-50m3/h,最大涌水量预计为80-100m3/h。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其工艺流程
第一节工作面巷道及设备布置
1、工作面巷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