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课件.ppt

格式:ppt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课件.ppt

上传人:qujim2013 2015/8/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概念
不论胎龄,血小板≥150× /L为正常值
低于此值为血小板减少。
出生时约1-5%新生儿有血小板减少。
严重者血小板<× /L,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胎儿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分类:
胎儿:同族免疫性
先天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
非整倍体染色体病(1813,21三体或三倍体)
自身免疫性(母亲ITP,红斑狼疮)
严重Rh溶血病
先天性/ 遗传性(Wiscott-Aldrich综合征)
新生儿早发性(<72小时)
胎盘功能不全(母先兆子痫,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母糖尿病)
围产期窒息
DIC
同族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母ITP,红斑狼疮)
先天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
栓塞(主动脉、肾静脉)
骨髓移植(先天性白血病)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代谢病(丙酸血症、***丙二酸血症)
先天性/遗传性(TAR,先天性无巨核细胞)
新生儿晚发性(>72小时)
晚发性败血症
NEC
先天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
自身免疫性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代谢病(丙酸和***丙二酸血症)
先天性/遗传性(TAR,先天性无巨核细胞)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
:75%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出生时或<72小时,多数由于妊娠合并症,如先兆子痫、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宫内缺氧,引起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受损,巨核细胞及其前体,原始细胞在出生时减少,而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增高。
:


,由于血栓形成或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被固定在炎症部位或血管瘤内隔离起来。(消耗增加)
联合机制:以上多种因素同时存在。
几种主要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母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ITP)或红斑狼疮:
怀孕时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血小板。
临床表现:患儿如有出血,则常在分娩时或分娩后立即出现,轻型可无出血,仅血小板减少;普通型全身可见瘀点,紫癜,且不断有新的皮损。黑便、头颅血肿、血尿、脐部及注射处渗血、颅内出血等。肝脾不肿大。如广泛紫癜或内出血,可见黄疸。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常为(5-10)×109 /L,应动态观察,注意血小板大小及是否有集聚现象,Hgb正常,出血量多时有贫血,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形态正常,胆红素可增加,以间胆为主,常在出生24小时后发生。骨穿:巨核细胞数增加,形态不成熟,放射标记抗体检查虽阳性率高,但需血量大,不适用于新生儿,母血浆中检测抗体可预测高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