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基基础工程
(一)沉降变形控制
1、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过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桩基操作工必须持证上岗。
2、桩基施工后要有一定的休止期,保证桩身强度、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核被扰动土体强度恢复。
3、桩基工程验收前,按规范核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承载力检测。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认可或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4、地下室及承台四周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土前应清除积水、垃圾,按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分层压实,。
(二)桩身质量控制
1、桩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测,%,%;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一致;施工中遇到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预应力管桩进场检验时,对同一项目、同期施工的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且不得少于1节,对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螺旋筋的直径、间距和加密区长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破损检验和见证取样抗弯试验。
3、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下灌注混凝土时,超灌高度不宜小于设计桩长的5%;混凝土浇筑应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坍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
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
二、地下防水工程
(一)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
1、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
2、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3、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台班至少检查两次,并做好记录。混凝土在运输后若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可加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加减水剂,但混凝土二次搅拌时严禁加水。
4、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
5、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水平构件表面宜采用覆盖养护方式;竖向构件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带模养护结束后继续养护宜采用喷涂养护液方式。
(二)变形缝渗漏控制
1、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优先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措施。
2、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中埋式止水带应固定牢固,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4、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避免金属类的硬物划破或损伤止水带。
5、橡胶止水带接长时宜采用热压焊接方法,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1米以外搭接。
(三)施工缝渗漏控制
1、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2、模板支设前,应将施工缝表面松散混凝土、浮浆凿除,并清除杂物,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3、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检查施工缝是否清理干净。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时应先铺设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
4、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1米以外搭接。
(四)后浇带渗漏控制
1、后浇带两侧接缝要符合施工缝处理的规定。
2、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
3、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五)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
1、基层表面要平整、密实、洁净、干燥,若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后方可施工。
2、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要降至垫层300mm以下。
3、防水卷材施公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若基面潮湿,要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4、地下室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要采用满粘法施工,防水涂料要薄涂多遍成活。
5、地下室四周回填土施工过程不得损坏柔性防水层及保护层,.
砌体结构工程
(一)砌体裂缝控制
1、设计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望建设方与设计方协商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