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术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常用止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术中采取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采取垂体后叶素止血,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和止血效果进行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方面不存在差别(P>)。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效果良好,且不影响患者术后卵巢功能。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止血;子宫动脉阻断;垂体后叶素
子宫肌瘤是30-50岁育龄期妇女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0-3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引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越发广泛,不但可保留女性器官和生育功能,且维持子宫的生理功能及内分泌功能[1]。由于肌瘤剔除术中对内膜挤压等多种因素,术中和术后大多数患者出现阴道出血,如何有效的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我院对2008年-2011年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采取了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0例,±,±,±,±。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需满足:①经超声检查及临床诊断患有肌壁间肌瘤、无蒂浆膜下肌瘤;②肌瘤直径3-8cm,且肌瘤数目在3个及以上;③术前无合并症,无盆腔手术史;④排除子宫肌层“碎石、沙粒样”多发肌瘤患者;⑤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分组情况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直径、肌瘤个数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在腹腔镜下用单极电钩切开肌瘤胞膜,分离剥出瘤体,双极电凝或缝合创面止血,经旋切器处理肌瘤后经腹壁穿刺孔取出。
止血方法
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腹腔镜下分离出子宫动脉后,以丝线套扎暂时阻断子宫动脉,于术后取出丝线,恢复子宫动脉血运;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以穿刺针刺入子宫肌瘤基底部位,注入垂体后叶素10U。
指标观察和疗效判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采用容量法、称重及血色素等指标判定
统计学方法
,均数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α=。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72h体温、排气和住院时间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效果比较(n=55)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美观、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而受到业界和患者的青睐,但由于子宫血运丰富,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