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学习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利息的本质和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掌握各种不同的利率决定理论,尤其是不同的利率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有关期限结构理论的不同阐述;明确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等。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一、信用的形式与作用
:是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两个基本特征:①以偿还为条件,②偿还时支付利息。
①民间信用
②商业信用:企业间用赊账和预付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特征:信用范围局限于企业,信用对象是商品资本,信用载体是商业票据,与产业资本运动相一致。
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商业信用运动方向受到限制,商业票据流通局限在一定范围。
信用工具:商业汇票和商业期票。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③银行信用:银行等信用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征: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信用对象是货币资本。
优越性:银行信用规模大,不受运动方向的限制,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信用工具:银行券,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④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举债筹集资金的行为。
特征:信用主体是国家,债务凭证流动性高,风险小。
信用工具:国债,国库券,专项债券。
⑤消费信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主要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⑥国际信用:是一种国际间的借贷关系数。国际信用有两种形式,即国际商业信用和国际银行信用。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3. 信用的作用
①促进作用:促进资本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加速资本集中和积聚;节省流通费用;扩大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②消极作用:掩盖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刺激投机。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4. 信用媒介说和信用创造说
信用媒介说:信用是媒介,银行功能在于充当信用的媒介,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的资本。
信用创造说:信用就是货币,就是资本。银行具有无限的信用创造能力。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息与利息率
1. 利息的本质:必须先分析利息的来源。利息得利润的一部分,因此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
2.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平均利润率;影响资金供求的因素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预期物价的变动等。
3. 利率决定理论:探讨利率变动的原因和利率水平的决定机制。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①古典利率理论:利率由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点所决定。
E
储蓄投资的利率决定
储蓄的利率
S=I
D
r
特点:由实物资本的供求所决定;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的作用。
S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②凯恩斯利率理论:利息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高低由货币供求所决定。
MS
E
r
E′
r′
利率
MS=MD
L1+L2
货币供求
货币的利率决定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