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精).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精).doc

上传人:博大精深 2015/8/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
皮影戏的起源因受到俗讲挂图宣讲与方士幻术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与传统文化的宗教观念相随相伴。湖南皮影戏也不例外,往往与“酬神还愿”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在一般的庙会中,皮影戏演出是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民间的皮影戏班子还一直保持民间祭祀、还愿的传统演出方式、班规等。虽然影戏的功能大部分是为了满足“民间信仰”的诸多要求,但是作为戏曲的一种形式,审美价值的特色从造型上就能体现出来。
一、湖南皮影造型表现题材沿袭传统又有创新
在传统的题材方面,湖南皮影的艺术造型一直沿袭传统的形象,注重吉祥寓意的表现,而现代影型表现方面,题材各种各样,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注重创造。

皮影是雕刻与绘画的综合体,其造型装饰纹样的大意多为吉祥瑞庆,远在汉代就出现吉祥图画,绘刻于甘肃成县鱼窍峡的摩崖上的《五瑞图》,距今已有1800多年,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吉祥图案”画。到了明代,这种题材大量出现在我国传统艺术之中。至今,吉祥图案仍然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种永恒的延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本质,同时也是人类对于万事万物的祝福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在皮影的造型中加入吉祥的图案,使这一古老的艺术更贴近生活,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人类对于幸福未来的希冀和追求。
湖南皮影戏的艺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各种精美的皮影人物和道具,将民间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寓意也广泛应用于其中,表达了广大老百姓心底质朴纯洁的精神追求。在皮影的桌椅、盆栽、布景的造型中,常常体现着吉祥的含义,案几上摆上一个花瓶,并插上四季常开的花,寓“四季平安”之意;瓶内插上梅花,上面立一只喜鹊,代表“喜上眉梢”;在布景上,雕以祥云、灵芝图案,意为“吉祥如意”,因为祥云代表着吉祥,而灵芝被人们认为与古时的如意同形,等等。另外,人物皮影服饰上刻画的纹饰也体现了吉祥的涵义。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长寿视为五福之首和前提,在民间美术造型中,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福寿的向往之情。湖南皮影戏中,老生、老旦的服饰多以“五福捧寿”的图案为主,喻长寿之意;文生的服饰以“岁寒三友”、“琴棋书画”等图案为主;松、鹤、龟等形象作为长寿的符号(因松四季常青,能经受风寒磨难,鹤仙风道骨,龟长寿)。一些特定的人物造型使用约定俗成的符号,如道袍上必用“太极图”,皇袍的服装绣有龙的纹样等。

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平安是幸福的标志,其中代表形象有钟馗、包青天、五毒图等形象造型。钟馗为民间传说中“驱邪降福”的人物,寄寓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到端午、除夕等民俗节日,各种民间艺术的钟馗画像都会出现,作为承载着平安幸福的象征;而包公为官清廉,是正义的象征,人们将其神化在民间艺术造型中,作为驱魔降鬼的化身深受大家的爱戴;五毒即为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虽然人们以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平安康宁的向往。

皮影传统造型中神仙的题材居多,神话传说能够满足人们臆想的愿望,保佑自己和家宅平安,具有辟邪趋吉的社会功能。如二郎神、观音娘娘、岳王大帝、唐僧、穆桂英、济公、孙悟空等神话人物,以及民间所虚拟的阎王、判官、牛头、马面等阴间人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寄托及对善恶的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