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分课学案(共11套).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分课学案(共11套).doc

上传人:精品文档 2011/6/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分课学案(共11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资料有一共有11套,这是其中一套,其他10套请到状元源下载。
状元源/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学业水平考试复****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经济生活》学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考点解读:

(1)商品是用于的。(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是用于)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商品的不同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为什么要交换?)
②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为什么能交换?)
,它体现劳动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
、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
(3)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与。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②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2)纸币发行规律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量 x 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为限度。既不能发行太多,也不能发行太少,否则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的是、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
(4)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