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人寿保险的论文养老保险政策论文
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现状及其大趋势
[摘要]从目前总人口状况来看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对养老保险制度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促使我国养老负担不断加重,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导致传统现收现付模式运行困难。我的原则,在促进社会平稳运行和保障老有所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一方面必须适应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使得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促使我国养老负担不断加重,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导致传统现收现付模式运行困难。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由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组成,但各层次发展很不平稳。
一、中国的养老保险概括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51年建立起来的,是国家保障模式的典型。中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企业保障(单位保障)”模式,对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实行“生老病死”全面保障,农民由家庭自我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使得原有的保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从1986年开始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形势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明确了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开始了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的过程,逐步进行退休费用的市、县统筹及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从此,我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城乡差距大等社会问题,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养老保险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
目前我国建立了统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保险向社会保险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地区保险的局面,使得养老保险的社会互济功能大大降低。目前制度规定社会养老统筹层次应该是省级统筹,但实际上只是市、县、行业统筹,造成了各地区企业的缴费率不统一。
2. 养老保险管理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管理机制比较落后,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纰漏。例如,职工跨区域流动,不同性质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之间的职工相互流动时,养老保险续接困难;基金管理效率低下,养老金仍主要用来购买国债和银行储蓄,基金收益甚小,根本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在基金的使用、投资、运营等方面效率底下。同时,由于基金管理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基金的挪用、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发达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有1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从目前全国各地的养老金手指情况看,许多地区动用了全部个人账户资金,也就是说,及时在“空帐运行”的情况下都一直收不抵支,且年度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