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管窥.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管窥.doc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8/8/6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管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管窥

一、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源起
中国论文网/5/view-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之后,1979年英国执政的撒切尔政府、1980年美国执政的里根政府,针对西方需求提振乏力、经济“滞涨”的“凯恩斯陷阱”,吸收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大规模地将供给学派的减税、消减财政开支、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严控货币供应量等政策主张付诸实践。这些政策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提升了英、美的经济活力。
从中国历史上看,以减税为特征的供给端改革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人”“关赋百取一”“关几而不征,市廛而不税”等一系列放松管制的举措,为齐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桓公以此“九合诸侯”,成为春秋霸主。此后,历代初立王朝,在供给端多采取“轻徭薄赋”、放松管制的政策,经济得以快速恢复。
结合中外实践可以看到,供给端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给予微观经济主体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在面对需求端的多样性时,能够根据市场做出及时和合理的应对。
二、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根据开卷最新图书市场报告,,连续5年保持在20万-21万种之间。新书、重印书合计,年均大致在45万~47万种。过于庞大的出书品种,导致实体书店上架率低,上架图书的动销率基本在20%~30%,主动对接买方市场的能力较弱,企业经营“广种薄收”、经济效益较为低下。鉴于现状,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出版业而言,可谓恰逢其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三、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出版业与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钢材等高能耗产业相比,因其内容生产的属性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出版业在寻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时,要既重视目前大环境下存在的普遍性矛盾,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分析本行业问题的特殊性。
一是“去产能,强服务”。高产能是工业化社会流水线作业的产物。随着现代社会思维的多样化,由出版者单维度地提供价值判断的“现代性傲慢”,在社会的多样化背景下逐步解构,读者的阅读需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个性化和小众化。针对这种状况,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在供给端面向读者进行自我调适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差异化要求更多地对市场进行细分,同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当前出版的大学教材为例,纸质文本中,更多地从满足受众的学习体验出发,提供“案例导读”“知识链接”“微课”等多样化知识学习路径;市场型图书则更多地以读书会、微信群等方式,在服务增值和价值链延伸等多维度上进行开拓。
二是“去库存,轻资产”。自2004年以来,图书库存逐年递增,截至2014年,全行业库存总码洋为1010亿元,,。过高的库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去库存是当前出版业供给侧改革“治标”的题中之义,“缩表”是压缩成本、维护出版业健康安全运营的必然选择。应当注意的是,部分旧版图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格、版本等方面的价值逐步凸显,在去库存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对这部分图书加以甄别、保留,切忌盲目操作。
三是“去杠杆,重研发”。“轻资产”的潜在含义,是出版者应当通过专业的策划团队,专注于核心价值,即内容生产。根据民进中央2015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