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财政分权与收入分配.doc

格式:doc   大小:35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政分权与收入分配.doc

上传人:luyinyzha 2018/8/6 文件大小:3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政分权与收入分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政分权与收入分配
(组员:郇珍于洋吕思文冯雨菡邢彤宇胡晨鸣刘宇楷黄保杰;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6班)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
第三章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其
具体案例·································
第四章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财政分权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的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财政分权视为打破中央计划束缚,走上自我持续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查找了了一些文献资料和收集了部分地区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的政府行为影响的具体案例。最后得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
一,财政分权理论及中国式分权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财政分权化趋势都日趋明显。
财政分权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财政分权政策被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程度的执行,由此可见其在可行性方面毫无疑问。财政分权理论作为财政分权政策的理论支撑是经济学领域研究讨论的重要命题。
地方政府在对所辖区进行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供给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上的重要作用。财政分权理论是为了解释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提出的。
美国经济学家蒂布特(Tiebout)1956年发表的《地方支出的纯理论》标志了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产生。马斯格雷夫(1959)从考察财政的三大职能出发,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奥茨在《财政联邦主义》(1972)一书中,通过一系列假定提出了分散化提供公共品的比较优势。
而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在分权框架上引入了激励相容与机制设计学说,是当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在财政学中的运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财政分权制度的实施是有及其密切关系的。我国经济能够保持住高速的增长速度,分权重要的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1980年的“分灶吃饭”财政体制改革、1985年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改革、1988年的“大包干”财政体制改革、1992年的分税制试点,并最终于1994年建立起分税制。
虽说这中间经历了反复调整,但我国的财政体制不再如过去由中央“统收统支”使中央与地方财权逐渐分开。这就明确规定了地方财政的责任和权力,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成为自我发展能力的行政及经济实体。在地方政府财权扩大的同时,中央也将一些原属中央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事权。通过财政分权,可以减少各项政策的施行步骤,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地方政府更多地参与决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施种类,有助于地方政府提供更为适当的各种服务项目。财政分权有授予地方政府部门更多权力的含义,但财政分权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而且财政分权的内容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地调整。所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财政分权的内容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1】曾康华《财政分权视角下的焦点问题辨析》《人民论坛》2010年05期 2010年05月18日
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是基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所产生的,与西方的财政分权体制相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是建立在中央与下级政府委任制基础上的经济分权,政治高度集权。这样造成了政府的行为缺乏来自居民应有的约束和监督。
,财权层层上收,事权级级下放。政府的层级越往上,收入的权力越大,财政资金越雄厚,而政府的层级越低,支出任务越繁重,财政压力越大,到了乡镇一级就基本难以为继了。这样造成了各级政府之间缺乏信任感,尤其是下级政府不信任上级政府,直接导致一些下级政府连预算内收入都征收不上来,也缺乏对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这使我国财政体制内部不稳定。【2】王远伟黎华亮《中国财政分权问题》 2012年8月24日
,(比如我国很严格的户籍制度,居民外迁出本省,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城乡也有区别,导致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根本得不到居民流动的约束。(这也就使Tiebout的“用脚投票”理论没有了现实土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