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文档名称:

忻城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78KB   页数:7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忻城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zhoubingchina1 2018/8/6 文件大小:1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忻城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忻城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忻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7年8月
目录
目录 2
前言 4
第一章基本情况 5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主要成就 5
第二节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7
第三节发展大好机遇 8
第二章总体要求 11
第一节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脱贫目标 13
第三章发展产业脱贫一批 15
第一节全方位发展特色产业 15
第二节精心打造乡村旅游业 18
第三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 21
第四节加大金融扶持产业发展力度 22
第五节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4
第四章转移就业扶持一批 27
第一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7
第二节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29
第五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一批 32
第一节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32
第二节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 33
第三节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安居 35
第六章教育文化帮助一批 39
第一节加强和完善基础教育 39
第二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41
第三节实施科技文化扶贫 42
第七章健康救助解困一批 45
第一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5
第二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47
第三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 47
第八章生态保护脱贫一批 50
第一节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50
第二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51
第三节创新生态建设和补偿资金使用方式 52
第九章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批 54
第一节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54
第二节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 55
第三节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56
第十章积极开展社会帮扶脱贫 58
第一节加强区内外扶贫协作 58
第二节强化定点帮扶工作 59
第三节扩大企业帮扶范围与力度 59
第四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人员的帮扶活动 61
第十一章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63
第一节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63
第二节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65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68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68
第二节创新工作机制 71
第三节信息技术支撑 73
第四节资金与政策支持 75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忻城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石漠化片区县,扶贫脱贫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脱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脱贫开发思路和方法,挑战困难,抓住机遇,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本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广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共忻城县委关于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
规划期是2016—2020年。规划范围是全县有脱贫开发工作任务的乡(镇),全县8006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第一章基本情况
“十二五”时期,忻城县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扶贫脱贫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时期,忻城县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脱贫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主要成就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十二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从由2011年的153485人减至80061人,5年减少了73424人,%;%%,下降19个百分点。
二、贫困农户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各类扶贫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户的种养技能得到提高,贫困村形成稳定的产业增收来源,贫困户种养收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也为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奠定就业技能基础,扩大就业途径,增加务工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4140元增加到2015年的7259元,增长 75%,年平均增长15 %。其中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765元增加到2014年的4225元,%。
三、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2011-2015四年间,全县新、改、扩建通村四级公路和通屯道路就达453公里,,,使贫困村通公路率达到了100%。全县建设沼气池1282座;实施人畜饮水工程238处,解决了57096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贫困地区的生态明显改善, %。
四、贫